一陣行禮之後,杜謙將兩個人,請到了後衙的客廳坐下,陶文淵被請到了主位上,李雲陪坐次席,杜謙則是坐在二人下首。
三個人聊了好一會兒京城裡的事情,等說的七七八八了之後,陶先生長歎了一口氣:“當日之事,若非官正兄一心求死,以京兆杜氏的影響力,韋賊斷不敢對官正兄下手。”
“官正兄仗義死節,以身證道,不愧是天下文宗,我輩書生的楷模。”
杜謙低頭,沉默了許久,才吐出一口濁氣,垂淚道:“為人子,不能替父分憂解難,天下之至不肖,莫過於我。”
陶文淵上前,拍了拍杜謙的肩膀,輕聲道:“十一郎切莫作如此想,正是因為十一郎周全,官正兄才能無有後顧之憂。”
緊接著,這位陶先生有說了不少京城裡的情況,最後給出了自己的推定。
“那三個節度使,在京城不會長久了,輿情如此,他們如果強行留在京城,即便能夠繼續作威作福個一年半載,到時候也會被天下人群起而攻之。”
“杜公之死,便是天地正氣,給了這些禍亂朝綱的邪祟當頭一棒。”
李雲與杜謙對視了一眼,杜謙沒有說話,李雲則是緩緩說道:“就這個情況來看,那三位即便離開京城,離開朝廷,不在朝廷裡任職任事。”
“他們的軍隊,怕也不會離開關中。”
陶先生聞言一怔,隨即低頭喝茶,沒有說話了。
李雲眯了眯眼睛,腦子裡把關中的局勢過了一遍,然後對著陶文淵輕聲道:“陶先生,關中局勢再如何動蕩,也影響不到江南,先生且在金陵休息幾天,稍後我便讓人與先生重建麗正書院。”
說到這裡,李雲想了想,開口道:“下個月,金陵文會就要正式開始了,那時我需要初篩出三百人,繼續進行文會。”
他看著陶文淵,輕聲道:“到時候,這初篩的事情,就麻煩杜兄與文淵先生了。”
陶文淵看了看杜謙,杜謙也看了他一眼,開口道:“先生幫幫忙。”
“好。”
陶文淵很痛快的答應了下來。
之後,三個人又聊了許久,一直到傍晚時分,陶先生就有些疲倦了,杜謙讓杜來安,帶他到府衙的廂房之中歇息。
陶文淵離開之後,二人說話就沒有什麼顧忌了,杜謙低頭喝茶,然後看著李雲說道:“這位陶先生,到江南來隻是避難而已,未必就願意跟著咱們一起乾,畢竟他這種大儒,要周全自己的名聲。”
李雲緩緩說道:“這個不礙事,等下個月,杜兄跟他一起做完初篩,到時候他不入夥也入夥了。”
這個時代的進士,不管是常科製科,一科通常隻有二三十人,最多也就是三四十個人,少的時候,甚至可能是個位數。
因此,陶文淵並沒有把李雲說的“初篩”放在心上,畢竟三百人的初篩,聽起來相當合理。
這位陶先生當然不知道,另一個世界的科考製度健全,發展到一定規模之後,一科取的進士,正是兩三百人!
這三百個人,李雲統統都是要用的。
隻不過第一輪初篩之後,李雲還要分門彆類,對他們因材施用。
但是,這些人的的確確通過陶文淵這個大儒步入江東仕途,到了那個時候,陶文淵便徹底同江東綁定在了一起。
杜謙默默點頭,低頭喝了口茶水之後,問道:“京城代王的事情,府公聽說了嗎?”
李雲聞言,神色古怪,他點頭道:“聽說了。”
“聽說,那韋大將軍直接佩刀進了宮裡,差點就要大鬨宮廷,嚇得天子戰戰兢兢,要不是另外兩位大將軍趕到,便難以收場了。”
“代王一事…”
“就是皇帝乾的。”
李雲眯了眯眼睛,很是篤定。
杜謙一怔,問道:“何以見得?”
李某人放下茶杯,笑了笑。
“這事大約…是我的主意。”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