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2章惰性中微子的實驗異常
第942章惰性中微子的實驗異常~
六月初,埋藏在地底百米之下的環形超強粒子對撞機啟動。
部署在附近的聚變發電站將龐大的能量源源不斷的輸送進由超導材料製成的管道內。
那一束束的粒子流不斷的加速著,碰撞著,激射出肉眼無法捕捉的火花與碎片,為地麵上的科研人員提供了龐大的實驗數據。
這些以pb為單位的對撞數據,映射出了人類肉眼所無法看見的微觀世界的秘密。
這些實驗數據將分配到各個小組中,做進一步的分析工作。
名義上來說,惰性中微子的探測實驗是掛在徐川名下的,所有在crhpc機構工作的研究機構、高校、乃至個人都可以通過申請的方式來加入相關的分析工作。
對於從事理論物理行業的學者們來說,哪怕是自己無法在項目中占據主導地位,僅僅是打螺絲的一份子,也有眾多的學者紛紛主動申請加入。
畢竟這可是惰性中微子的探測實驗,目前理論物理學界最有可能是暗物質粒子之一的基本粒子。
而且就算是拋開不確定暗物質來說,它還是獨立於標準模型之外的一顆神秘粒子。
對於它的來源,以及詳細的特征同樣是吸引廣泛物理學家的原因。
不過讓不少參與這場探測分析實驗的學者感到困惑的是,作為惰性中微子探測實驗的總負責人,那位徐川教授卻從頭到尾都沒有出現過。
六月十號,在crhpc環形超強粒子對撞機啟動後的第五天。
會議室中,在開會處理完這一次惰性中微子的對撞實驗數據後,林風長舒了口氣,宣布了會議的解散後疲懶的靠在了椅背上。
在徐川選擇撂挑子甩手將這次的對撞實驗交給他們管控的時候,就注定了他們的忙碌。
探測一顆未知的神秘粒子,尤其是深入人類從未了解過的領域時,所有的一切都得小心謹慎,一遍遍的進行驗證,然後再調整下一次對撞的實驗方向。
沒有徐川這個掌舵人親自處理這些工作,不得不說在crhpc內部的意見的確不少。
尤其是一些來自西方國家的學者,並不怎麼信服他的指揮。
好在他背後還站著crhpc機構的理事會,以及曾經的導師愛德華·威騰也會幫忙站個台什麼的。
再加上截止到目前,對惰性中微子的探測進展都還算順利,他才勉強的掌控住了相關的實驗。
會議室中,將自己麵前的報告文件整理好後,愛德華·威騰看向自己這另一個學生好奇的開口詢問道。
“說起來,最近這段時間好像都沒有看到徐川的人,他離開這邊了嗎?”
林風搖搖頭,道:“那倒沒有,他還在crhpc這邊。”
“嗯?”
聽到這回答,威騰臉上露出了一絲疑惑,忍不住詢問道:“那他在做什麼,惰性中微子的探測實驗他都沒興趣了嗎?”
“這可是他早些年發現的成果。”
林風想了想,:“具體在研究些什麼我還真不太清楚,他沒說。”
“不過從最近他一直都在自己的辦公室裡麵不出門來看,大概可能是在研究某個理論?”
聳了聳肩,他看向威騰,接著道:“如果說你想知道的話,恐怕隻有你自己去問他了。”
“某個理論嗎?”
威騰細細的思索了一下,點了點頭也沒再繼續追問,更沒有說過去看看的想法。
在他看來,如果說沒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徐川並不是會放棄惰性中微子探測實驗的人。
因為這不僅僅是最有可能是暗物質的粒子,還是幾年前他親自從hc對撞機中尋找到的線索。
能夠讓他放下惰性中微子探測實驗而去研究的東西,重要程度至少要比完整的發現惰性中微子更上兩個台階。
既然這樣,他也沒什麼必要去打擾這個學生的研究工作,等他出來就知道了。
當然,對於徐川可能在研究些什麼,威騰心裡還是有一些猜測的。
能夠讓他放下惰性中微子的探測而去潛心研究的前沿理論,除了黎曼猜想,恐怕就是虛空場論了。
這兩個數學物理界前沿理論的研究,無論哪一個有突破,對於各自領域的推動和發展來說,都是史詩級的。
徐川的潛心研究並沒有乾擾到crhpc機構的正常運行,也不會乾擾到環形超強粒子對撞機的實驗。
針對惰性中微子的對撞探測實驗依舊在穩步有序的進行著,每一次的對撞,都會帶來龐大的信息數據。
這些實驗數據會通過建立在附近的超算中心以及依附於crhpc機構建立起來的雲計算資源做初步的處理,再送到各個研究小組的手中。
對惰性中微子的探測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
首先中微子本身的質量就極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它們的直徑大約在1020米到1018米之間,這個尺寸遠小於原子核的大小。
更關鍵的是,中微子與其他粒子沒有電磁力作用,也無強核力作用,隻有弱核力作用、引力,相互作用形式極為孤僻,難以勘探。
而想要通過對撞機來觀測到中微子就更加的困難了。
因為中微子幾乎不與其他物質相互作用,所以大多數探測器都無法捕捉到它們。
而且,在對撞機產生的眾多粒子和輻射中,要區分出中微子也非常困難。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徐川聯合了眾多頂尖的物理學家對環形超強粒子對撞機的超導環場探測器和動能量軌跡追蹤探測器進行升級優化。
在這兩座大型探測追蹤器的前端,有設置獨立的探測實驗室,實驗室與探測器的連接區域距離足足數百米,且中間有設置過濾用的混凝土石牆、金屬板等各種材料。
對於絕大部分的粒子來說,是很難穿過如此厚重的過濾裝置的。
但中微子不同,質量輕、能量高的中微子則會傾向於沿束流管方向被稱為“前向”)飛行,從盲區逃逸出去。
並且這些中微子會一路穿過石牆,進而抵達前向探測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