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陽光灑在張芳的臉上,讓她白皙的臉蛋,更多了幾分姿色。
細小的毛孔,在陽光的映襯下,清晰可見。
也許是原主本體的情感,缺少母愛的他,此時心裡放下了戒備。
那就和張嬸子說說吧。
“我準備在公海,買個島,把家搬到那兒去,到時候您也去,我們給您養老。”
“公海?和母海有什麼關係嗎?”
噗
一個公的一個母的,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
這都哪跟哪啊!
但看著張芳一臉認真的樣,不像是開玩笑,好像真不懂。
給她細解釋下。
“嬸子,這公海,不是說這個海是公的,而是說,這個海域,不屬於任何國家,不受任何國家法律的約束,這麼說您懂吧?”
張芳聽得一知半解。
點了點頭。
“有點明白了。”
“聽明白這個,咱就好說,我這個情況呢,要說擱咱這,怕是不好辦,但按我說的,在公海買個島,咱一家人搬過去,就都能解決了。”
“理是這麼個理,你什麼時候去買啊?你們可都不小了,蘭蘭過了年就二十了,咱村裡好些個嫁出去的,跟她一般大的,孩子都滿地跑了。”
老人嘛,沒彆的什麼盼頭,就想著看孩子結了婚,再有了孩子,心裡才能安定。
“放心,我明年就去辦,不會耽誤太久。”
“明年咱就搬走啊?那咱家裡這麼大生意怎麼辦?祖墳也都在這呢。”
張芳顧慮挺多。
看得出來,她的思維邏輯,還是很清晰的。
這對農村婦女裡來說,可真不容易。
沒有彆的意思,咱說的是事實情況,這個年代的文化水平都不怎麼高,尤其是張芳這些年齡大些的。
算起來,她們都是40年代剛建國那時候出生的人。
那幾年,起名叫“建國”、“團結”、“發展”、“光榮”、“建設”的,特彆多。
單紅溝村,就有4個“建設”,3個“建國”,5個“團結”。
李團結、王團結、馬團結都有。
這跟80後那些叫“王偉”、“張偉”、“李偉”的,一個道理。
對於那年代的人來說,文盲一抓一大把,字都不識,也不會讀什麼書。
這就造成好多人,一輩子都稀裡糊塗的,聽不懂道理,更是不會講,那就更不要提,讓他們去思考什麼了。
而且人這一生啊,反而稀裡糊塗的過,還過得容易些。
有些事就是不能看得太清楚。
把這個世道看的越透徹,活的越沒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