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f/b/div《春秋繁露》有二十八卷,涉及不同的內容有一百三十三篇。
天人感應屬於重點篇章,而這其中又涉及陰陽五行,涵蓋了儒家綜合而來的修行之道,尤以陰陽家為主。
不論是修文術還是修武術,董仲舒所編纂的內容都能拿去參考,甚至像董仲舒一樣文武雙雙推動而行。
這幾乎是董仲舒在總結一輩子的心得,不僅僅涉及修身養性,也涉及理念,甚至夾雜著自己治國抱負篇章。
董仲舒此前提及會教公孫弘入朝廷的策問之學,張學舟能從董仲舒所編纂中看出自己所需,公孫弘同樣有心得,知曉了自己該如何穩妥應對。
可以說這是董仲舒的一場**,甚至是拿自己當下所學在**。
這是敬獻給帝王的重物,董仲舒對待時恭敬而又認真,難有一般宗門學派授學時的遮遮掩掩。
除了謀算的運術相關讓董仲舒不敢謄寫,又有儒家繁雜多樣的術法不曾記載,董仲舒其他所學幾乎已經全部謄寫了上去。
“仲舒之學真乃淵博,一部儒文經可平天下!”
董仲舒下筆三天兩夜,狀態幾乎處於激昂飽滿的巔峰,而公孫弘這個旁觀者也是瞪大著通紅的雙眼一直觀看,又在董仲舒需要指正時提出建議。
直到董仲舒收筆,公孫弘才晃動著幾乎有些站不穩的身體連連稱讚。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想讓人承認其他人較之自己更優秀是一件極難的事情,這種情況尤以同宗門學派情況居多。
哪怕十七八歲者也認為自己將來會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而自己不如人的情況下,也會言某某某會厲害,而某某某又較之自己學派的某某強。
這種認知從古至今就沒少過。
觀《春秋繁露》下來,公孫弘口服心服,再也沒有比較的念頭。
他不僅僅認為自己遠不如董仲舒這種開創性的宗師,公孫弘同樣認為儒門中如董仲舒這樣的人少有,也就儒家創世的雙聖等人才能壓一頭。
這是儒家集大成者,但凡董仲舒功成再踏入天人感應狀態中,那一刻的董仲舒必然威力絕倫橫壓當世。
《春秋繁露》屬於董仲舒的初稿,但公孫弘已經能看到未來。
從理論上而言,董仲舒所言指向了一條頂級的大道。
更為重要的是這不僅僅是董仲舒一個人的道,而是其他人可以重複的道,甚至推陳出新的道。
一些宗門學派的創始者風光一時,但後人再難重複,更不可能延續創新,最終導致落幕。
但董仲舒的道不會這樣,這是一顆容納萬千的樹,完全可以綻放出不同的花。
儒家的包容性和不同性可以讓每一個傳承者都具備不同,不再是宗門中那些一模一樣的模子修行模式,修儒文經典可以修武術,可以修文法,可以修水術、火術、咒術、土術……
每一個儒生都能呈現出不同的本領。
儒家的學派極多,每個學派都屬於兼容並包可以容納多種術法,但沒有哪家可以像董仲舒一樣去容納所有。
親自體驗過文武雙修,董仲舒無疑具備了兩者皆有的共性,也做到了諸多儒家學派所不能做的事情。
這兼顧了修行的龐雜多樣性,但又實現了統一。
如果朝廷以儒文經為總綱,這並不會像其他學派一樣隻能專修一門,而是能同時容納其他學派所學,引發的對抗與抵觸會降低到一個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