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是說《蜂蜜》有多驚豔,而是太適合電影節,太符合評委的口味了。
大量的固定鏡頭、長鏡頭,長焦微距……再加上台詞少,風景漂亮,故事平淡,文藝元素拉滿了。
還有形式,賽米·卡普拉諾格魯才是玩形式的高手,人家直接把一部超長的電影分成三部曲,然後用倒敘的方式來拍。
大家看完《雞蛋》隻是覺得電影沒拍完,有很多不能解釋的地方;看完《牛奶》才發現兩部電影有點關係,應該是續集,有些關聯。
直到看完《蜂蜜》,眾人才恍然大悟,所謂的“營養品三部曲”其實是一部電影,故事是倒敘,從《蜂蜜》到《牛奶》,最後才是《雞蛋》……
這讓不少文藝電影愛好者高潮了,他們就喜歡這樣的電影。
至於劇情,講述的就是主人公約瑟夫兒童時期的經曆,算是給前兩部電影解惑了。
在《蜂蜜》中,約瑟夫是一個自閉症患者,同時有比較嚴重的結巴,他生活在土耳其的山區,一家人靠養蜜蜂,割蜂蜜為生。
約瑟夫隻願意跟父親說話,然而他的父親死了,死於采蜜,也死於生活。
到了《牛奶》,就是青年約瑟夫,他和母親生活在一起,平時幫母親賣牛奶。
約瑟夫終於有了愛好,他喜歡寫詩,孜孜不倦地投稿,他的自閉症好了一些,但沒有完全好,還遺傳了父親的癲癇病。
而到了《雞蛋》,約瑟夫人到中年,去了首都伊斯坦布爾,開了一家二手書店,算是把愛好變成了興趣,還出了幾本詩集。
但他的生活沒什麼改變,癲癇也沒好。在得知母親去世以後,約瑟夫回到了家鄉,安葬了母親,然後和照顧母親的年輕女人相愛,留在了那裡,就像他的父親一樣……
這就是三部電影的劇情,不連在一起確實看不明白。可當導演揭曉謎底之後,順著看還是挺有感覺的,像是一個快要死掉的人,回顧了自己平淡的一生。
但是楚囂不愛看這種電影,說老實話,他還是喜歡故事性比較強的電影,至少要把故事講明白。
而《蜂蜜》沒有。
電影中出現了大量的背影,毫無意義的長鏡頭和空鏡頭,還有永遠不停的雨聲,真的很催眠……
楚囂就眼睜睜地看到好幾個記者和觀眾呼呼大睡,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觀影體驗……
優點也是顯而易見的,攝影太出色了,尤其是拍風景的時候,每一幀都是大自然原始的韻味。
真正的詩和遠方……
看了《蜂蜜》,楚囂甚至都想去土耳其看一看了,可見這部電影的鏡頭有多漂亮。
當然,楚囂也挺擔心,他真怕這幫評委喜歡這個口味,主題先行在什麼地方都討巧。
就像《邊境風雲》一樣……
《蜂蜜》的威脅比《影子寫手》強太多了,楚囂立刻找來李曉平,讓她去聯係k2的人,商量一下如何公關。
楚囂則是帶著思思繼續看電影去了,他的心情不算太好。
不過第二天場刊出來,楚囂的心情就好了一些,因為《蜜蜂》的評分不低!
高達28分!
聽起來可能挺奇葩的,滿分4分,28分還算不低?
真不算低了,這個分數可以排在第三位……
柏林的官方場刊《銀幕》發表了第一期,排名第一的是俄羅斯電影《我是怎樣度過這個夏天的》,31分。
嗯,拍的是北極圈的故事……
主要人物就兩個男人,長鏡頭也比較多,還有很多瑣碎的鏡頭,但是故事講得比較完整,楚囂還算喜歡。
第二名是瑞典和羅馬尼亞的合拍片,《想吹口哨我就吹》,30分。
這是一部冷漠、灰暗到有些不近人情的電影,但是它來錯地方了,如果去戛納,再花點錢公關,興許有點機會。
但這是在柏林,就差點意思了……
並列第三的就是《蜂蜜》和《影子寫手》,都是28分。
這沒什麼好說的,影評人肯定都喜歡這種電影,但是評委不一定喜歡,楚囂高興的原因就是這個。
至於《白日焰火》,還沒首映,場刊也沒法評分。
《三槍》倒是出分了,18……
排名倒數第二,僅比德國本土電影《信仰之路》稍高。
《信仰之路》評分隻有15分,怎麼說呢,這電影目的性太強了,88分鐘的電影,最後半個多小時都是宗教內容……
就差把給我評獎寫在片頭上了,這電影不看也罷。
就算柏林再喜歡意識形態的東西,這種垃圾也沒資格……
隻是《三槍》讓楚囂有點意外,他沒想到大家這麼給麵子,18分也有點高了。
不過還有希望,畢竟柏林打分一向很兩極分化,婁葉的《推拿》也才15分,寧昊的《無人區》19分,王權安的《白鹿原》19分。
2018年,15分的《不要碰我》還拿了金熊獎呢。
主打的就是一個爆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