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光芒鎖鏈的完善。
最終在中心處,勾勒出一黑一白,代表陰和陽的兩個核心圓圈。
至此一麵巨大無比的先天八卦圖出現。
場麵極為震撼。
“怪不得說科學儘頭是玄學。”林棟嘖嘖稱奇。
他雖然不知道【係統推導】的運行原理,但當八卦之火點燃時,已明白具體操作方法。
隻見林棟盤腿漂浮於虛空,全神貫注,眉頭緊皺。
“凝!”林棟張嘴一喝。
下方八卦圖上空,憑空出現十多瓶粉末,七八管試劑,還有幾大袋膏狀膠體。
如果有經常做實驗的化學研究生,就能一眼認出,這些都是極為標準的封裝試劑。
隨後林棟伸手在虛空中一抹。
一條金燦燦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出現。
“落!”又是一聲令下。
憑空出現的各種實驗材料,統統落入白色圓圈。
而那條金色化學反應方程式,則掉入了黑色。
緊接著八卦圖開始轉動,越來越快。
在此過程中,林棟通過精神與八卦圖相連,相應的試驗步驟和實驗流程,直接印入他腦海。
就比如目前正在推導的這一實驗。
按照理論推導和運算,這是一種被命名為“光能鋰鐵磷酸醇鈉”的化合物,是固態電池電解質材料中,極為重要的一種電子反應劑。
這種反應劑目前隻存在於理論,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或機構能研製出來,之所以這麼困難,就因為實驗步驟實在太過精細,太過麻煩,存在太多未知與不可測。
理論上來說,研製出光能鋰鐵磷酸醇鈉,不算最後的晶體分離洗滌,和乾燥粉碎成型,總共僅僅需要四步。
第一是準備材料,將精確稱量的鋰粉、鐵粉、磷酸醇等等幾十種材料溶解均勻。
第二是混合反應,在一定溫度條件下,將準備好的材料溶液注入反應釜中,待溫度升高到特定溫度後,緩慢降溫,確保反應釜均勻混合。
第三步是熱處理,將反應釜置入高溫中,在高溫高壓下,使化合物完成反應。
第四步是冷卻析出,將熱處理結束的反應釜,用特定解析溶液浸泡,隨著溫度降低,會在溶液中有光能鋰鐵磷酸醇鈉,逐漸析出形成晶體。
這實驗步驟聽起來簡單。
然而實際操作異常困難。
僅僅是在第一步準備材料中,每份鋰粉、鐵粉、磷酸醇等幾十種材料,就必須精確到毫克。
多一分,或者少一毫,都會造成實驗失敗。
在第二步的混合中,又必須通過海量實驗,來記錄、試驗混合順序、混合計量,以及混合反應時間,同樣的,多一分,少一秒都不行。
第三步和第四步就更不用說了,溫度的高低,反應的時長,以及需要極為精確的控製配比,讓整個實驗流程異常複雜,猶如買彩票般,充滿未知。
最大的麻煩則是,這種電子反應劑在合成過程中極不穩定,有一絲意外都可能引發反應釜爆炸。
然而通過理論推導,合成後的光能鋰鐵磷酸醇鈉卻極其穩定,哪怕用錘子將敲成粉末都沒問題。
王楠教授當然不是世界上第一個,推導出光能鋰鐵磷酸醇鈉的教授。
事實上在他之前,世界各國在研究固態電池的道路上,已經多次遇到過這頭攔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