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見另兩匹馬不聽婢女使喚,在還沒到馬球的地方就停下來玩耍。
任憑婢女夾馬腹也好,高喊“駕”也好,人家懶得搭理。
就這一耽誤,北翼紅衣馬球隊一聲清亮的“駕”,馬兒聽話地朝著木球而去。
十四歲少女傅鳴汐是四個女子中最小的,也是好勝心表現欲最強的年紀。在一聲清脆的“駕”後,她離木球隻一杆的距離。
馬不停蹄,少女風馳電掣。她高高揮杆而起,將木球傳給了遠處另一個十四歲的少女傅鳴依。
傅鳴依隻比傅鳴汐大半歲,是四個少女中長得最嬌美最亮眼的。她利落接球之時,十五歲的傅鳴蘇和十六歲的傅鳴慧已一前一後頭也不回策馬向著對方球門狂奔而去。
傅鳴依並不貪功,帶球奔跑,尋合適時機直接揮杆傳球。傅鳴蘇人馬合一,連眼都沒抬一下,就絲滑接球控球。
這沒個千百次的配合,做不到這般精準。
看台上凝神屏息中,一陣歡呼聲此起彼伏。
傅鳴蘇仿佛是為了回饋觀者呼聲,還花式控球表演,再行雲流水般傳球給跑在最前麵的傅鳴慧。
無論是哪方,隻要有球接近球門,鼓聲必起。
咚咚咚咚,急促而有力。
一縷金色陽光照在傅鳴慧的騎裝上,紅衣閃動,光芒驟盛,木球被她手上的長杆一觸而入。
球進!重鼓擂三通,獲勝方插旗。
北翼勝!
這不是一場競技馬球賽,隻是一場單方麵的華麗馬球表演。
碾壓!
開球與進球的過程,無比短暫。
隻眨眼的功夫,宛國人連觸球的機會都沒有過,北翼就進球了。
坦魯還沒反應過來。
觀眾還沒看過癮。
咚咚咚,開始。咚咚咚,結束。
看台上有人在笑,“好似看了一場邢明月的擂賽!”
邢明月:彆說了,不太禮貌。
胡為怒了:不要拉踩!我豈能與宛國人為伍!我現在已經跟明月哥哥混了。
看台上還有人眼尖,發現了一個亮點,“呀!你們看,那旗!”
那旗是紅色的,飛揚在風中,旌旗招展,烈焰灼灼。
代表北翼的旗幟,是明德帝提出重新修改的。據說是北宣部全體官員精心傾力之作。
在設計過程中,北宣部尚書岑鳶提出了一個“聚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的概念。
大家根據這句話畫稿不下百件,最後岑鳶從中挑選了一個最接近那句話的圖案,旗上有星,顏色似火。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