煦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思兔閱讀sto.ist),接著再看更方便。
柳望雪在大學的時候,受導演係學長的邀請,幫他寫了一個微電影的劇本,還基本跟了拍攝全程。
但這也隻是學長一時興起,算是拉人一起搭班子玩票,後麵製作完成拿去參賽,也沒獲什麼獎。
後來進了盛海娛樂,因為唐鬆和的有意刁難,柳望雪也沒有跟組的機會。
很多情況她都是聽同期的新人或者一些前輩說的,現在回想,還能記起不少。
一般來說,跟組編劇分為兩種,一種是根據拍攝需求更改劇本。
所謂“拍攝需求”則是來自多方麵的,比如演員檔期調整,需要提前殺青;由於劇組資金問題,室內戲改外景;關係戶的加戲改戲;劇本上的場景無法實現;廣告植入;特效、化妝、美術等等等等……
這些都需要跟組編劇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臨時調整。
第二種,則是在劇組負責寫未完成的劇本。
比如有些劇組開機的時候,隻定稿了前幾集的劇本,剩下的怎麼辦,前麵拍著後麵寫著唄。
柳望雪記得同期的一個新人跟組做的就是這第二種工作,去橫店三個月,暴瘦十斤。回來之後整個人就跟劫後餘生一般,跟她倒了一整天的苦水。
通常情況下,第一種跟組編劇的工作相對而言沒有那麼繁重,還能有不少閒暇時間。工作之餘可以去片場看拍攝,還能去周圍逛一逛。
有時候劇組經費緊張,還會被拉去客串。
無論是哪一種,柳望雪記得他們回來之後都有共同的體會和感慨。
柳望雪記得有個人說過:“做編劇的,如果能去拍攝現場就一定要去,越早去幫助越大,而且一定要沉下心把自己泡在拍攝現場泡一段時間,沉浸式地直觀地體驗你的劇本從文字轉化成影像的全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你可能會感受到,你的創作理念在被重塑。”
也有個人說:“我老師說的果然沒錯,能讓一個編劇最有效最快速的成長的方法,就是把他丟到拍攝現場。如果他能應付得了劇組各路人馬的要求,那麼無論是在技術層麵還是在心理層麵,他都會比之前有一個質的飛躍。”
還有人說:“如果有機會能參與大製作的影視項目,一定要緊緊抓住,因為那將會是非常珍貴的體驗,在這個過程中你所體會到的任何一種情感,都會被放大很多倍。”
第一天跟拍下來,這些話不斷地在柳望雪的腦子裡重複播放,她很慶幸,自己沒有拒絕杜雲襄的要求。如果她堅持不跟組,這些東西她可能永遠沒有辦法體會到。
柳望雪也理解了那些同事從片場回來跟她倒完苦水後所說的感受:“跟組這份工作給我留下的最深刻的記憶,既不是吃苦受氣,也不是積累到了人脈,而是每次打板開拍後,安靜的現場裡,各組人員各司其職,我通過監視器看到演員、導演和其他人共同創造的場景,這才是最美妙的體驗。”
然而,這一天的拍攝結束,擁有美妙體驗的仿佛隻有柳望雪和陶家村的村民。
柳望雪這邊就不用說了,算是職業道路中某種形式的升華。
而陶家村的村民,是茶餘飯後又多了一項談資。
今天上午開拍的第一場戲就是飯桌上“重男輕女”的衝突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