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相互認識一下,以後孫愛卿有什麼要求,你們也配合一下!”
此話一出,群臣頓時愣住了。
大明兩京十三省共有二十一個都司,大明也存在兩百多年了,可從未有過禁軍都指揮司。
布政司、按察司、都司為地方的三司,分掌一省行政、司法、軍事,都司是地方最高軍事領導機構,負責各轄區內的衛所。
都司聽命於武軍都督府,五局都督府又聽命於兵部,複雜的一逼。
崇禎懶得再多說,禁軍是皇帝的親軍,皇帝想咋搞就咋搞,現在隻是告訴他們一聲,免得以後誤會。
“諸位愛卿,過完年就是崇禎元年,朕想在二月二龍抬頭開武科,可有異議”
此言一出,群臣再次愣住了,武科多麼陌生而又熟悉的詞。
武科太祖時就有,但一直到成化年間太監王直的建議才定下了製度,設定武鄉、會試兩級比試。
但大明從太祖時定下的規矩,軍事職位多半由世蔭承襲,再加上由行伍逐步提拔起來的,武舉選將隻是個補充形式。
所以每三年一次的武科舉就成了一個過場,朝臣也都是應付一下,武舉出人不多。
所以,他們乍一聽皇帝要開武科才有些出神。
群臣沉默了一會兒後,吏部尚書房壯麗出班:“陛下,按照武科三年一開,明年剛好是開武科的時間,開武科臣是讚同的,但是不是緩上幾年
臣反對理由有三,第一,大量武舉候缺待職,往往舊科還未推儘,新科已開始,萬曆八年到天啟五年,共開武科6次,
臣這段時間清查了吏部過往,武舉候缺待職者已經高達五百餘人,僅萬曆八年執籍待推者就達一百八十餘人,
其二、按要求武科之人必須要在北京待命,以候補的那點俸祿,在北京城的負擔很嚴重,根本就無法正常生活,
其三、武科本為取將,但現在是隻選不用,武科就失去了設立的意義,
武科謁選者往待推一二十年,這會極大的打擊欲走武科路線的人,
現在的情況是每次武科參加人數都是一次不如一次,臣怕長次以往,以後就沒有人參加武科了,臣懇請陛下三思,緩後幾年再開。”
群臣聽完紛紛點頭,每一點都切中要害。
“陛下,臣認同周大人的說法,軍隊中真正值得炫耀的出身,是行伍而不是科考。
軍伍中人看不起武科,即便是武狀元,授職為副總兵銜,依舊會被看不起,更何況三甲的,臣懇請陛下三思!”
崇禎麵色沉靜,軍伍看不起武科這事他太清楚不過了。
前遼東經略熊廷弼先中萬曆某科湖廣武鄉試第一名,為了證實自己的才能、洗刷武舉的名聲,棄武從文,又中萬曆丁酉湖廣鄉試第一名(解元),次年登進士。
素有三元天下有,兩解世間無的美譽。
熊廷弼這種名將如此,更何況其武舉出身的人了。
武科不被重視,這是有很多原因的。
一代雄主李世民看發出“天下英雄儘入吾彀中矣”的感慨,說明科舉製度的籠絡作用,而不是得天下英才而用之的選拔作用。
李世民況且如此,更彆提其他帝王了。
武舉不承擔集權和籠絡作用,隻希望它發揮選拔人才作用。
但製度內涵和外在效用又沒有設計好,就變成了豬尾巴——沒它不好看,有它不壓秤。
“陛下,武科選出來的人都是書本上的,卻沒有任何帶兵的經驗,依臣看有些中看不中用。”
成國公朱純臣站出來說了一句,言語滿是不屑。
hmxs.t.qu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