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崇禎卻是沒有給出答複,而是靜靜的看著他,搞得畢自嚴額頭冷汗都出來了,回想著自己的回答是不是有什麼冒犯龍威的地兒。
不待他全部回想完,崇禎卻是低聲道“畢愛卿,你出身世家,曾祖父畢恪是戶部尚書、祖父畢忠臣、父親畢木都是大臣,你自幼在這種環境下應該是沒有經曆過挨餓的滋味。
所以,你雖然了解民生疾苦,但你畢竟沒有感同身受,自然也無法理解百姓對糧食的重要性。”
說到這裡,崇禎沉頓了一下,隨後低吟了起來。
“力儘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晝出雲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農月無閒人,傾家事南畝。”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半夜呼兒趁曉耕,贏牛無力漸艱行。”
……
“朕讀書少,你飽讀詩書,這種詩詞應該比朕知道的多的多。”
一字一句,如同晨鐘暮鼓在畢自嚴腦海中炸開。
誠如皇帝所說,這類的詩詞他能瞬間找出三五十處,可他從未仔細的想過、或者說他想過但未親身體驗過,想了也想的不深。
但結合皇帝的提問和他的回答,他似乎明白了皇帝想要說的。
果然,他還未徹底想明白,崇禎就繼續出聲了“你說沒有合適的工具,耕地效率不高,這是事實,可你細數古代的農耕工具,
諸如春秋戰國的鐵犁牛耕、秦代的鐵鏵、漢代的鐵鍬和鍤、隋唐宋元時期適合南方水田生產的水田耙、耖、秧馬、耘蕩等等;
有幾種是朝廷工部或者相關部院研究出來的?基本都是民間百姓為了解決耕種效率而自行研究出來的。
其次,你說的從荒地到熟地、再到良田需要時間長,可據朕所知,荒地到熟地經過翻耕、農家肥、草木灰、不間斷的除草等等,
快則兩三年、快則五年,就能成為熟地,用三五年的時間換未來幾十年,你覺得百姓會不會算這個賬?
士紳富商把持,朝廷真不知道嗎?大明開國以來兩次清理耕地,分彆是太祖初年和嘉靖帝年間,
咱們不管他到底有沒有徹底清查出來,但肯定比皇冊登基上要多出來很多,做肯定比不做的要好。
朝廷真要是想放開墾荒,什麼耕種效率低、通行不便等等因素都不是問題,百姓的智慧比我們想象中的要聰明;
他們能發現問題,更能解決問題。
所以說到底,還是朝廷不願意放開墾荒的政令,哪怕是知道底層富商士紳把控鄉鎮也是當做不知道。
你可知道為什麼?”
inf。inf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