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裡盤了炕,晚上睡覺終於感覺不那麼冷了。
夏天在府裡沒其他事,便也把畫架支起來,有事沒事地畫一會。
沈念那邊連著幾天都帶著沐風、沐林等人去城外的村落裡查看這邊百姓的生活。
去年鬨旱災,今年雖然沒有去年那麼嚴重,但想完全恢複過來,還需要時間。
好在南方冬天雖然寒冷,地裡倒是可以種些白菜、油菜什麼的,倒是不缺這些綠色蔬菜吃。
回城路上,沈念看到一個老人家在地裡勞作,便過去搭話。
“老人家,天氣這麼冷了,怎麼不早點回家?”
老人家抬起頭,看著沈念幾人,不知道他們是乾什麼的,沒有說話,又低下了頭繼續侍弄菜地裡的菜。
沐風看老人家不理他們,隨往前走了兩步,聲音儘量放柔和再次問道,“老人家,我們沒有惡意,就是看你這麼晚了還在地裡,所以問問。”
老人家把手裡的爛菜葉放下,拍了拍手上的土才說道,“我這些菜是要明天挑到城裡賣的,今天挑一挑,明天趕早來拔,不然不趕趟。”
“老人家你家裡幾口人啊?”沈念問道,“怎麼沒有看到其他人?你的子女呢?”
沈念看著這麼大塊地就隻有老人家一個人,也不見一個子女過來,便好奇問道。
老人家看著有六七十歲,按理這麼大年齡的人都已經在家享福了,家裡的小輩也不會讓老人家這麼大年紀了還在地裡乾活。
除非是那種特彆不孝順的。
但在大乾王朝這種不孝的子女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因為不孝順,官府可是會懲罰的。
所以一般子女不敢不孝敬父母。
“三個兒子,兩個去年逃荒去了沒回來,還有一個去城裡做工去了,家裡就我和老婆子,還有兩個小孫子了。”
老人家可能看出來他們沒有什麼惡意,便也話多了起來。
這會離關城門還早,沈念想著出來了,乾脆去老人家家裡看看。
“老人家,我們正好路過這裡,可以上你家去討碗水喝嗎?”
老人家猶豫了下來,看他們也不像壞人,穿的也講究,便答應了下來,“走吧,我家就在前麵不遠。”
老人家從地裡上來,拍了拍衣服上的土,拿起放在旁邊的扁擔,便帶著沈念他們往他家裡走去。
沐風很有眼力勁的接過扁擔,把地邊上的籮筐也拿上才跟了上去。
老人家還不好意思,看沐風堅持,便也沒說啥,就前麵帶路。
沈念看著走在前麵的老人家,頭發花白,衣著單薄,心裡也有些酸澀。
等到了老人家的屋裡,看著家徒四壁的茅草房更加難受。
“老人家,去年旱災官府不是發了賑災糧嗎?你家兩個兒子怎麼還出去逃荒了?”
從他看到的賬目記錄上來看,這朝廷撥的賑災糧不少,雖然不可能讓每個人吃飽,但喝稀飯怎麼也能等到旱災過去。
再說百姓家裡不可能一點存糧都沒有吧?怎麼著堅持幾個月應該沒問題的。
可是這好多流民,基本上秋收開始就開始逃荒了,有些流民可能時間更早。
“官府發的那點糧食哪裡夠吃,沒辦法,總不能都守在家裡等著餓死吧?”老人家歎口氣,“隻有走出去了或許能有條活路。”
沈念沉默,這說的也是。
可是林州可是魚米之鄉,連這裡的老百姓都要逃荒的話,那其他地方的百姓豈不是更加淒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