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及第家裡雖然沒有大富大貴,在附近也算是頂好的人家了。
幾個兒女不能說人中龍鳳,起碼沒有像張明宇一樣敗家,除了最小的向綿綿還在讀書中,其他人都在好好工作。
全靠同行襯托,李衛民和李衛華經曆過五姨的汙糟事,對小姨拉低了期待值,看到正常過日子的小姨一家,可滿意了。
他倆等到下午,跟下班回來的張及第認親,拿出了張愛華的信物。
一根教鞭。
沒錯,就是這麼離譜,張愛華教訓小時候調皮的妹妹們用順手的竹鞭,成了認親的信物。
張及第還好,她沒挨過打,其他幾個姐姐那就是記憶猶新。
再加上戶籍遷徙的紙質文件證明,兩姐妹即使多年沒見,跟對方沒什麼也成功認親。
兩家人生疏,就決定人到齊了聚在一起吃桌家宴,互相往來送禮物認認臉。
向綿綿在jun營修東西耽誤了,沒能回來,不過張及第說明了原因,大姨和表哥表姐都沒介意這事。
又不是吃喝嫖賭抽,在jun營報效國家是好事,非要人回家乾嘛。
較真起來,向立華遠在千裡之外駐邊,咋,還把人叫回來就為了吃個飯?
張愛華一家是擁軍人家,他們很欣喜小姨家裡的孩子有覺悟,兩個小孩不來比來都高興。
向綿綿回家的第二天,張及第就帶著她去軍醫院拜訪大姨。
順便認認人,彆親戚之間見麵不相識。
她提著一些糕點水果進門,乖巧的跟著張及第喊人,白白嫩嫩的小臉帶著笑容,長輩們都讚不絕口。
因為餓死過一回,向綿綿特彆能吃,她沒有虧待自己的肚子,所以身材沒有普通人的苗條,是個小胖墩。
但意外的符合長輩的審美,麵如滿月眼似秋水,笑起來像個發麵饅頭喧軟可口。
沒有長輩可以拒絕年畫上珠圓玉潤的金童玉女。
張愛華反正是愛得不行,她本來身體差勁坐都坐不穩,隻能倚靠在病床上有氣無力地說話。
看到小外甥女跟自家孫子差不多大,又這麼可愛,拉著人說話都有勁。
她問的第一句是天底下所有長輩見到學生的共同問句:“在中專學習怎麼樣?還跟得上嗎?”
向綿綿摸摸後腦勺:“大姨,我還行吧,畢業是沒問題的。”
她這話謙虛了。
張及第趕緊給大姐炫耀:“彆聽她小孩子家家的胡說,中專都預訂她畢業當老師了,成績好著呢。”
張愛華來了精神:“哦,真的啊,沒想到我們綿綿這麼厲害!”
她握著向綿綿的手不放鬆,看著外甥女的眼裡全是慈愛。
當時認親,張及第說小女兒還在讀中專,張愛華就想著給人安排一下,千萬不能讓外甥女下鄉,從此天各一方。
她吃夠了遠離親人的苦,不希望任何一個孩子去他鄉。
但是這會兒聽說外甥女爭氣,張愛華更高興。
血緣關係的維係下,長輩肯定疼晚輩,要是能力出眾,那就更加疼愛。
向綿綿靦腆笑笑,她張望了下周圍,問道:“還沒成的事呢,大姨,表哥現在上班去了?”
李衛華這位表姐是軍醫院的護士長,剛剛露麵見過了,又去忙醫院裡的工作。
張愛華摸摸她的頭:“嗯,你大表哥在土地局做副局長,新官上任三把火沒空來,有機會讓他去家裡看看你。”
有些人哪怕是親人,也莫名的親近不起來,相看兩厭。
有些人即使素未謀麵,卻仿佛多年老友,一見麵就好的不行。
姨甥倆屬於很有親緣的那種,見麵沒多久都互生好感。
她們倆明明差了四十多歲,居然還挺有共同語言,向綿綿對紅色革命那些事格外感興趣,纏著張愛華講。
現代的電視上確實有各種英雄事跡,但是平凡人的事跡更打動人心。
張愛華講述了開國路上的艱辛,眾人舉起旗幟向著同一個目標前進,儘管言辭沒有那麼華麗,依舊精彩絕倫。
她一邊說一邊回憶著和丈夫的往昔,幾個孩子的音容笑貌,眼角濕潤。
她沒哭,這是光榮的榜樣,應該為了他們驕傲。
講著講著,張愛華怕向綿綿嫌她囉嗦,還仔細觀察過,卻見外甥女聽得起勁,眼睛亮亮的,明顯還沒聽夠。
她感到好笑的接著講,平靜麵對過往的苦難。
向綿綿母女倆要走的時候,這位大姨在女兒李衛華的攙扶下能坐著擺擺手,看起來精神多了。
李衛華很詫異,她專業負責親媽的身體調養,身體狀況一日不如一日,今天這樣好的精神狀態很少有。
不過她以為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媽見到親人喜悅的氣色,肯定比醫院裡的枯燥乏味更好。
喜歡六零不下鄉,家長裡短請大家收藏:六零不下鄉,家長裡短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