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東站在實驗室的中央,目光沉靜而深邃,環顧著四周。他用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的圖紙,仿佛在思索著什麼。儘管氫彈的成功爆炸為國家帶來了巨大的戰略威懾力,但李衛東深知,這還遠遠不夠。
他緩緩走向工作台,手指輕觸著那些密密麻麻的設計圖紙。火箭的設計,導彈的推進,衛星的發射……每一個環節都在他的腦海中清晰浮現。然而,在這一切的背後,有一個問題卻如同附骨之疽,始終困擾著他。
材料。
李衛東的眉頭微微皺起,眼神中透出一絲凝重。材料的限製,已經成為了當前所有技術進步的最大障礙。無論是火箭的推進係統,導彈的再入大氣層技術,還是衛星的結構設計,都無一例外地受到了材料性能的製約。
“推進係統需要更輕更強的材料來提高火箭的推力,但我們現有的材料卻無法承受高溫高壓的極限環境。”李衛東喃喃自語,語氣中帶著一絲焦慮。他知道,如果不能突破材料的瓶頸,所有的努力和技術進步都將停滯不前。
他迅速回到辦公桌前,打開了係統麵板。這個由世界頂尖科技彙聚而成的係統,已經成為他在這個年代領先於全球的秘密武器。通過積累任務積分,他能夠兌換來自未來的先進技術,而現在,他的目光鎖定在了材料技術的兌換選項上。
係統界麵上,材料科學的技術列表一一展開,其中包括了各種複合材料、高強度合金以及未來才會出現的碳纖維技術。李衛東的手指在屏幕上滑動,目光在各種材料技術之間徘徊,最終停留在了“複合合金”和“碳纖維”這兩個選項上。
他深吸一口氣,手指毫不猶豫地點下了“兌換”按鈕。伴隨著一陣輕微的震動,係統的提示音在耳邊響起:
【叮——成功兌換複合合金技術,消耗積分。】
【叮——成功兌換碳纖維技術,消耗積分。】
李衛東的目光瞬間由凝重轉為堅定,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自信的微笑。雖然付出了不小的積分代價,但這些技術的獲得,將為他打開技術進步的新大門。
他迅速瀏覽起係統提供的技術資料,複合合金的介紹映入眼簾。這是一種將兩種或多種不同材質結合在一起的材料,通過各自的優異特性相互補充,形成比單一材料更強大的性能。這些合金不僅具有極高的強度和耐熱性,還能夠在極端環境下保持穩定的性能。李衛東手指輕點,一份詳細的複合合金製造工藝顯示在麵前。
“這種複合合金將極大提升火箭的推力和結構強度,同時減輕重量。”李衛東喃喃自語,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緊接著,他的目光轉向了碳纖維技術的介紹。
碳纖維,這種未來的“黑色黃金”,其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末期。當時,西方國家的材料科學家們正在探索一種能夠取代重型金屬的新型材料,碳纖維應運而生。它不僅具有極高的強度和剛性,重量還極為輕便,是鋼鐵重量的四分之一,卻擁有數倍於鋼鐵的強度。更重要的是,碳纖維具備極強的耐腐蝕性和耐熱性,這些特性使得它成為未來航空航天領域的核心材料。
李衛東的目光愈發堅定。他知道,碳纖維的出現,將徹底改變當前火箭和導彈的設計思路。為了更好地理解碳纖維的製作工藝,他將係統提供的資料詳細閱讀了一遍。
碳纖維的製作過程十分複雜,首先需要將有機纖維通過炭化處理,形成純碳結構。接著,利用特殊的工藝對炭纖維進行拉伸,使其形成高度有序的分子結構,最後再通過聚合物樹脂進行浸漬處理,製造出具有極高強度和穩定性的碳纖維複合材料。
“這些資料真是太詳細了。”李衛東心中感歎,手指再次在屏幕上輕點,開始逐一研究這些技術細節。
碳纖維的炭化工藝涉及到多個關鍵步驟,首先是將聚丙烯腈(pan)纖維置於高溫中進行氧化處理,通過這種方式,纖維中的碳原子開始形成穩定的石墨結構。接著,在惰性氣體環境中,將纖維加熱至1000°c以上,使纖維中的其他元素逐漸被去除,留下純淨的碳分子鏈。最終,通過進一步的高溫拉伸處理,碳纖維被賦予了極高的強度。
李衛東仔細研究著這些技術,腦海中逐漸形成了一個清晰的生產流程。他知道,要想在實驗室中實現碳纖維的生產,必須擁有高精度的溫控設備以及能夠提供穩定氣氛的反應器。想到這裡,他立刻召集團隊成員,開始為碳纖維的生產做準備。
……
“各位,我們已經掌握了碳纖維的製造技術,現在的任務是儘快搭建生產線。”李衛東站在實驗室中央,目光堅定地看向每一位團隊成員,“我們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製造出第一批高品質的碳纖維材料。”
劉國華率先站了出來,眼中滿是鬥誌,“李主任,我負責搭建炭化設備,確保穩定的溫控環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