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洋使節團隻不過是美化的稱呼,實際上大家心裡都清楚,那就是朝廷組織的遠洋商隊。
朝廷組織如此龐大的海貿商隊,在華夏曆史上還是首次,自然也引起了極大的爭議。
大多數官吏其實都是反對的。
一來成本實在太高,光那些船就是天價。
采購的大批物資,也同樣占用了朝廷本就緊張的財政資金。
且能不能回本還是未知。
大家認為海貿賺錢,那是隻看到了個彆大海商,又有誰去關注因此家破人亡的人?
出海風險太大了,出去三艘船能回來兩艘就是運氣好,回來一艘是常態。
弄不好血本無歸,這就是現實。
二來是覺得朝廷經商,會帶壞社會的風氣,影響農耕。
畢竟糧食才是國家的根本,大家都去經商了沒人種糧食,會亡國的。
這一條才是根本原因,古典社會本就以農業為根本,重農抑商是符合當時社會條件的。
隻不過因為朱元璋的強勢,群臣也不敢過於反對。
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就接受了這個現實,而是蟄伏起來等待最終結果。
也就是遠洋船隊返回。
如果一切順利還好,但凡有所不順,必然會遭到激烈反撲。
所以,遠洋船隊回來的消息一經傳出,就引起了強烈關注。
百姓關注此事,單純是出於好奇,百官關注則是等待最終的結果。
陳景恪自然是知道這一點的,對此他的做法是,宣傳。
使勁宣傳此事,最好弄的人儘皆知。
並且還讓遠洋商隊回來的時候,儘量將聲勢鬨的大一點。
“把外麵帶回來的好東西都展示出來,給天下人看看。”
“我們要用這場盛事,為萬民啟智,為古典世界敲響喪鐘。”
朱雄英說道:“你真的是不放過任何機會,連此事都要利用一下。”
陳景恪笑道:“這麼好的機會,不利用一下豈不是浪費了。”
“華夏文明在搖籃裡生長了數千年,已經長大成人,是時候睜開眼睛去看看外麵的世界了。”
朱雄英也非常認同的道:“是的,以前我也以為,眼前這一隅之地就是天下。”
“認識了你之後才知道,原來世界竟然如此廣闊。”
“我們眼前的‘天下’,不過是一個搖籃而已。”
“想要走出去,不能光靠我們幾個人努力,而是要讓天下人都明白這個道理。”
陳景恪長歎一聲道:“我們曾經有數次機會走出去,但華夏文明太驕傲了,不屑於和外麵的世界打交道。”
“不過還好,利益最能動人心。”
“隻要我們能讓天下人看到走出去的利益,自然會有無數人效仿。”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保守勢力再強,麵對利益之時,也完全不值一提。”
朱雄英非常認同的點點頭,然後提醒道:
“你可彆把利益掛在嘴邊,小心被人抓住把柄。”
陳景恪說道:“嗯,對外我的理由永遠都是為了傳播華夏文明。”
朱雄英說道:“這不是借口,而是事實。”
“我們所做的一切,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讓華夏文明更加燦爛輝煌。”
“當然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個人也能實現自己的雄心抱負,名垂史冊。”
——
接到中樞傳來的命令,趙秩和耿子茂雖然不知道朝廷深層次的謀劃,卻也能猜到讓他們這麼做的目的。
如果是以前,趙秩或許會不以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