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們紛紛響應,大家齊心協力,為實現這個目標而努力奮鬥。然而,隨著新產業的不斷發展,一個嚴峻的問題逐漸浮出水麵——人力短缺。
林錦兒站在工坊前,望著忙碌的工人們,眉頭緊鎖。如今的訂單如雪片般飛來,現有的人力已經遠遠無法滿足生產的需求。她深知,若不能及時解決這個問題,剛剛取得的技術突破所帶來的發展機遇很可能會白白流失。
“錦兒姑娘,照這樣下去,我們根本無法按時完成這些訂單啊。”工坊的負責人憂心忡忡地說道。
林錦兒點了點頭,目光堅定:“我們必須想辦法解決人力問題。”
經過一番商議,林錦兒決定首先從周邊地區吸引流民。她派出了一些村民,到附近的城鎮和村莊宣傳,告訴大家這裡有工作機會,能夠提供穩定的收入和良好的生活條件。
“隻要你們願意來,我們熱烈歡迎,一定不會虧待大家!”宣傳的村民們熱情地向流民們介紹著。
消息很快傳開,不少流民聽聞後,紛紛朝著村莊趕來。林錦兒親自在村口迎接他們,看著那些衣衫襤褸、麵容疲憊但眼中充滿希望的人們,她心中湧起一股責任感。
“大家不要擔心,來到這裡,隻要你們肯努力乾活,就一定能過上好日子。”林錦兒大聲說道。
流民們感激涕零,紛紛表示願意為村莊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然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這些流民大多沒有相關的生產技能,需要進行培訓才能上崗。
林錦兒立即組織了技能培訓。她請來了村裡經驗豐富的工匠和技術人員,擔任培訓師傅。在村莊的空地上,臨時搭建起了培訓場地。
“大家注意看,這個絲線要這樣穿,手法要輕柔……”師傅們耐心地講解著,示範著。
流民們圍在一旁,聚精會神地學習,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但對於這些從未接觸過絲綢紡織和瓷器製造的人們來說,學習的過程並不容易。
“哎呀,我怎麼總是弄錯。”一個流民看著自己手中織得歪歪扭扭的絲綢,懊惱地說道。
“彆著急,慢慢來,多練習幾次就好了。”林錦兒走過去,安慰道。
她親自拿起工具,手把手地教流民們如何操作。在她的鼓勵下,流民們漸漸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技能,開始能夠參與到簡單的生產環節中。
為了提高培訓效果,林錦兒還製定了激勵措施。對於學習進步快、表現優秀的流民,給予一定的獎勵,比如額外的食物或者生活用品。
“隻要你們肯用心學,就能得到獎勵,大家加油!”林錦兒的話激勵著每一個人。
在培訓的過程中,林錦兒也沒有忘記關心流民們的生活。她安排人給他們搭建了臨時的住所,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水。還組織了一些娛樂活動,讓他們在辛苦的學習之餘,能夠放鬆身心。
“在這裡,我們不僅要工作,還要生活得開心。”林錦兒說道。
隨著時間的推移,流民們的技能逐漸提高,越來越多的人能夠勝任複雜的工作。但林錦兒知道,這還遠遠不夠。她又想到了一個辦法——讓熟練的工人與流民結成對子,一對一地進行指導和幫助。
“以後你就跟著我,有什麼不懂的隨時問。”一個熟練工人對自己的“徒弟”說道。
這種方式效果顯著,流民們的技術水平提升得更快了。同時,通過這種方式,村民和流民之間的關係也更加融洽,大家如同一家人一樣,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努力。
然而,人力短缺的問題並沒有完全解決。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現有的人力依然捉襟見肘。林錦兒再次陷入了沉思。
一天,她在與一位老者的交談中得到了啟發。老者說:“我們可以發動村裡的婦女和兒童,讓他們也參與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林錦兒眼前一亮,覺得這是一個好辦法。於是,她開始動員村裡的婦女和兒童。
“大娘,您可以幫忙整理絲線。”“小朋友,你可以給叔叔阿姨們遞遞工具。”
婦女和兒童們積極響應,紛紛加入到生產中來。雖然他們能做的工作有限,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人力壓力。
在解決人力問題的過程中,林錦兒也遇到了一些困難和挑戰。比如,有些流民因為不適應新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方式,想要離開;有些村民對與流民一起工作存在抵觸情緒。
“我們都是一家人,要相互包容,共同努力。”林錦兒不斷地做著大家的思想工作。
她深入到每一個家庭,傾聽他們的想法和訴求,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漸漸地,村民們的抵觸情緒消除了,流民們也安定了下來,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
為了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林錦兒還對工坊的工作流程進行了優化。她根據每個人的技能和特長,重新分配了工作任務,使得整個生產過程更加順暢。
“大家按照新的分工來,這樣可以提高效率,我們就能完成更多的訂單。”林錦兒說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