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京師。
皇宮金鑾殿之上。
此時早朝正在進行。
“咳咳,諸位愛卿覺得我大周是否要趁著大夏內亂出兵北上。”武慶恩坐在龍椅之上,環視下方朝臣,重重咳嗽了幾聲,隨即說道。
隻是過了幾個月,武慶恩就變得蒼老了幾分。
他坐在龍椅上看起來有些佝僂,已經無法挺直腰杆。
但是渾濁的目光中透露出的銳利之色絲毫不減。
這個消息是大周潛伏在大夏的探子用最快的速度傳回來的。
而這一切的起因,是他們發現大夏州府遭受到了周邊藩王封地守備軍的攻擊。
當然,也有例外。
那就是夏淩的潞州。
夏淩和夏繁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一直以來都是夏繁堅定的支持者。
其他藩王有反心,但他卻沒有。
可以說,除了夏淩的封地潞州府和夏風的定州府,其他藩王都已經開始了對周邊州府的攻擊。
因此對於夏淩安分守己,武慶恩並不覺得意外,但是他對夏風的定州府卻格外的關注。
因為他的女兒武歆就在定州。
而且如今大周的很多商人都組織了商隊,前往定州府大量購買各種各種貨物回到大周販賣,可謂是賺得盆滿缽滿。
所以,武慶恩作為皇帝,竟然比夏繁更早得到夏風抗旨,還以五千守備軍對抗兩萬朝廷駐軍並取得勝利的消息。
隻能說夏繁對大夏的朝廷駐軍太有信心了。
但凡當初他讓傳旨太監周旺隨時給京城飛鴿傳書傳遞事情的進展,也不至於還要苦哈哈的等著周旺返回京城。
如今大夏的混亂已成定局,這對於大周來說就是難得的機會。
第一個站出來的是太子武定江。
他不動聲色的看了一眼龍椅上坐著的武慶恩,隨即朗聲說道:“父皇,兒臣覺得這樣的機會不能放過,否則等到大夏的內亂平息,這樣的機會就更難等到了。”
對於武定江的話,武慶恩隻是微微點了點頭,隨即將目光投向右丞相俞淩雄,開口問道:“俞愛卿,你怎麼看?”
俞淩雄是一個須發皆白的老者,在右丞相的位置上已經坐了十餘年。
期間左丞相偶爾會有更換,但他在右丞相的位置上一直沒有變動過。
可謂是大周朝堂上的常青樹。
而這僅僅是因為他有出眾的才能和不同於他人的遠見。
多年前蠻族大舉南下的時候,大周朝堂上一致同意出兵北上,趁機奪取大夏的疆土。
隻有他一個人出言反對,闡述了利弊。
隻不過當時武慶恩和其他朝臣都決定這樣做,他獨木難支,隻能看著大周出兵。
結果正如他所說的那樣。
大周不僅沒有獲得任何好處,還折損了不少的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