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的時間轉瞬即逝。
而大夏的局勢也有了新的變化。
經過互相吞並,大夏京城以南形成了肅王夏哲武占據了西南方的五個州府,義王夏淩占據了東南方的三個州府,中部則是寧王夏哲啟占領的三個州府的態勢。
大夏中部,京城和夏恒占領的州府以東的州府則是被端王夏哲翰占領。
沿海東部的三個州府則是被魯王夏哲逸占領。
至於最南方和大周接壤的四個州府,全部被大周占領。
而西部的濂王夏哲旭被夏恒第一個針對。
夏恒的朝廷軍隊連戰連捷,半個月的時間就把夏哲旭占領不久的兩個州府拿下。
夏哲旭隻能龜縮在其封地蜀州試圖做最後的抵抗。
夏哲武、夏哲啟以及夏淩這三個藩王雖然都很默契的沒有發動對大周占領的州府的攻擊。
但他們之間的摩擦卻愈加頻繁。
夏哲逸占領了楚州之後,也和定州府有了接壤。
但夏哲逸卻沒有任何進攻定州府的動作,反而是一邊向南方增兵抵擋夏淩的進攻,一邊和夏哲翰打得有來有回。
很顯然,不管是夏淩還是夏哲翰,都把夏哲逸當成了攻擊的目標。
夏哲啟是除了夏哲旭以外最慘的藩王。
四麵八方都是威脅。
北方有夏恒,西方有夏哲武,南方有大周,東方有夏淩。
就在今天。
在這樣的壓力下,夏哲啟在經過深思熟慮後,最終放棄了抵抗,向夏淩投降。
而其所占領的三個州府自然而然全都成為了夏淩的囊中之物。
夏哲啟之所以向夏淩投降,而不是向夏恒或者夏哲武投降,隻是因為夏淩的手中有鎮南軍。
雖然鎮南軍的實力不複以往,但威名猶在。
就算夏淩占領的州府數量比不上夏哲武和夏恒,其潛力也是巨大的。
話雖如此,但夏哲啟還是最想向夏風投降。
畢竟夏風的定州府在大夏可謂是風頭正盛,實力極為強悍。
奈何雙方隔得太遠,夏哲啟隻能放棄這不切實際的想法。
也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夏風的啟發,投降後的夏哲啟也受到了和夏哲遠類似的遭遇,前往潞州城生活。
把夏哲啟安排好之後,夏淩剛回到王府,就收到了李元昊派人送來的信件。
他拆開一看,頓時就高興了起來。
李元昊在信中表示,經過了半個月的休整,鎮南軍已經隨時可以出動,現在就是在等待夏淩的命令。
夏淩放下信件,認真考慮了起來。
他的大軍很快就可以完全接管曾經夏哲啟占領的三個州府,和夏哲武正麵對抗。
夏哲武能有現在的實力,肯定是不容小覷的。
夏哲逸的實力勉強過得去,但如今雙線作戰,在自己和夏哲翰的雙重攻擊之下,應該撐不了多久。
再加上鎮南軍此前一直是在南方駐守,更合適在南方作戰。
因此,夏淩最終還是決定讓李元昊率領鎮南軍對大周占領的州府進攻,勢必要將那四個州府收回。
此前鎮南軍沒有強有力的支援,才會在和大周軍隊的作戰中陷入劣勢。
現在不一樣了,有了夏淩的全力支持,李元昊根本就沒有了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