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阿姨的兒子向鵬掛斷電話,發現找不到路阿姨人了。
自從路阿姨確診後,他整日提心吊膽。
在路阿姨的房間支了張小床,晚上守著她。
白天家裡必須留人,保證路阿姨不離開視線範圍內。
生怕出現老人自己溜出門的事情。
他請了長假在家陪路阿姨,直到情況穩定。
家裡人都對路阿姨生病的事情閉口不談,隻是想方設法地哄著她,讓她情緒穩定。
路阿姨今年70了,向鵬人到中年又失業。
上有老人,下有要成家的兒子,事業上也不是很成功。
兒子要準備結婚,他又找了份工作,家裡一直很忙,忽略了對於路阿姨的照顧。
直到發現路阿姨會盯著一個地方長時間地發呆,半天不說一句話。
他們這時候沒覺得有什麼不對,想著是老人太孤單了,還在說等忙完這段時間帶路阿姨出門轉轉。
路阿姨確診的前一天還在安靜地畫國畫。
之後,她出現了明顯的記憶問題。
頻繁地問家裡人:
“你是誰?”
“叫什麼名字?”
每次解釋完路阿姨都會在本子上記著,她的本上到現在一共記了26次向鵬的名字。
望著空蕩蕩的房間,向鵬心跳驟然加快,起身四處尋找:“媽,你去哪兒了?”
“你是想玩兒捉迷藏嗎?彆往門後躲,很危險。”
他挨著房間找,最後看向緊閉的大門。
“媽,我給你洗了水果,快出來吃水果。”
客廳傳來拉窗簾的動靜,向鵬回頭望去,發現路阿姨披著床單,作京劇的扮相。
向鵬知道路阿姨又記憶錯亂了。
她現在估計以為自己是以前在團裡登台演出時的年歲。
路阿姨以前是農民,唱京劇是愛好,後來跟著民間劇團走南闖北,認識了同樣唱京劇的她的丈夫,生下向鵬,兩人用一場又一場的戲給他攢下來了上學的學費。
路阿姨的丈夫一年前去世後,從此以後她就不唱戲了。
總是一個人看著落灰的戲服長久沉默。
有時會用收音機放京劇選段,邊聽邊哭。
最後是向鵬看不下去,偷偷把收音機藏起來了。
他給路阿姨報老年大學也是想讓她出門跟人多相處,怕給自己憋出病來。
重陽節在學校演出,路阿姨提出想唱京劇,向鵬還以為路阿姨已經走出來了,高興地張羅著給她化妝,找戲服。
那出戲唱的確實精彩,讓他想起了以前在劇團跟著爸媽東跑西跑,縮在臨時搭建的棚子裡遠遠看舞台的童年。
隻是唱完重陽節的戲後,路阿姨比以前更沉默了。
像是被剪下枝頭的花,就算插進瓶子裡精心養護,也終究會枯萎腐爛。
戲已經開場,沒有停的道理。
路阿姨沉浸其中,眼神裡情緒飽滿,她唱的是《三家店》。
幾句經典的唱段,正從她婉轉的聲音裡傳出。
“娘生兒連心肉,兒行千裡母擔憂。”
“兒想娘身難叩首,娘想兒來淚雙流。”
向鵬呆愣在原地,他從小聽戲,當然知道這個選段的深義。
《三家店》裡這段是以兒子的口吻講給母親的感激之言,同時也是他父親的拿手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