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doctypehtl
d
metacharset="utf-8"
titlebookchapterlist/title
/d
body1868年11月5日。
第一鎮。
第一鎮西北方向小萊茵河畔,這裡原本是第二鎮的土地,但是隨著東非殖民地升級,第一鎮地位也水漲船高,作為東非殖民地政府所在地和中央區首府,自然也要擴張一番,於是緊挨著第一鎮的第二鎮就被吞並了。
一個多月前,原第二鎮的居民久違的見到了一批陌生人來到此地,對於將近半年沒有看到新麵孔的第二鎮居民來說這可真是稀奇。
自從東非麵積擴大後,各地區都需要移民,為了填充新占領的土地,東部許多地區因為開發的時間比較早,人口相對多,所以很少有新的移民注入,第二鎮就在此列。
臨近沿海地帶的平原除了東非僅有的幾個港口城市和東非殖民地政府所在的第一鎮城區,基本上沒有新移民注入,新移民大多會向內陸地區傾斜。
如果隻是普通移民,那第二鎮居民自然不會好奇,但是第二鎮的居民一眼就看出這批人和普通的移民不一樣,畢竟第二鎮的居民就是移民過來的。
所以移民到東非的時候什麼樣,他們還是很清楚的,當初他們來東非的時候,狼狽的不像樣子,許多人連件像樣衣服都沒有。
還是剛上岸時東非殖民地統一發的製服,直到現在東非絕大多數人穿的還是普魯士軍服改良的衣服。
即使是歐洲來的移民,他們也穿的沒有多好,但是他們的衣服沒有被東非殖民地沒收。
而是簡單消毒過後,就重新返還給他們,順便發給一套東非特色的普魯士軍裝。
歐洲移民畢竟生活相較於華人移民要體麵些,衣服也精致那麼一絲絲。
如果說歐洲移民的衣服,至少還能看的出來是件衣服,就是尺寸等方麵可能不太合身。
華人移民當初穿到東非的那套衣服可以說就是各式各樣的破爛大集合,就沒有一件完整的,補丁上打補丁都是小意思,開線,窟窿都數不過來,甚至同一批到東非的華人移民有穿單衣的,還有套著棉襖的。
為了方便消殺移民可能攜帶的細菌和塵土,還有方便後續管理,恩斯特乾脆為移民準備了新裝,華人移民的那身破爛直接被東非殖民地沒收。
當然,東非沒收華人從遠東穿來那套衣服衣服也有同化上麵的考慮,既然要德意誌化,那就徹底點,辮子都剪了,帶有東方色彩的衣服自然也沒有必要保留。
歐洲來的移民倒是不用沒收衣服,簡單清理後就返還了,而且一些歐洲移民還自帶了幾件祖傳的衣物用來更換。
第(1/3)頁
第(2/3)頁
不過,東非既然發放了一套新衣服,雖然是軍裝,但是對於這個時代的窮人來說不要白不要。
歐洲移民在著裝上,喜歡將原本的衣服和普魯士軍裝換著穿。
假如歐洲國家的人到東非來參觀,就能看到一片怪異景象。
整個東非,一眼望去全是普魯士軍裝,不仔細了解還以為到了普魯士軍營。
安東·佩魯茲就是受害者之一,安東·佩魯茲就是當初恩斯特搞得東非熱帶農業研究所聘請的那個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