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doctypehtl
d
metacharset="utf-8"
titlebookchapterlist/title
/d
body1868年10月3日。
《斯圖加特晚報》刊登了一則招聘廣告。
急需建築工人。
要求:熟練工人。
熟悉各類德意誌風格建築。
有五年以上工作經驗。
家人可以一同前往。
工作地點:海外。
待遇:分配住房,為子女提供免費教育,每天工作八小時,月薪工資3泰勒零5格羅申。
這樣一份在任何時代,都可能被當做詐騙的廣告,但內容對於符騰堡地區的工人來說確實誘惑十足。
而機遇總是光顧倒黴蛋,不過能不能把握住就不一定了,在這個各項製度尚不完善的時代,工人過的十分困苦。
尤其是因為各種原因被老板辭退的失業工人,費舍爾就是因為年紀大了被老板拋棄的工人。
費舍爾其實年齡不算大,也就三十多,但是老板麼,總是喜歡那些年輕力壯的。
隨著歐洲工業化的進行和資本主義農業興起,沒有土地的德意誌農民紛紛破產。
尤其是德意誌西南地區,這些年收成還不好,對於農民群體可以說屋漏偏逢連夜雨。
許多農民被迫背井離鄉,尋找出路,城市會吸納一批農民變成產業工人,斯圖加特作為德意誌西南地區的大城市自然湧入許多農民。
勞動力市場,形勢一片大好,順帶著斯圖加特的老板們也開始變的挑剔起來。
城市並不能解決這麼多人的生計問題,尤其是以農業為主的德意誌西南地區。
剩下人的隻能另謀出路,這個時候東非殖民地和美國出現了,黑興根財團主動出擊,創造了持續半年的東非德意誌移民潮。
第(1/3)頁
第(2/3)頁
而費舍爾並不是農民,從他爺爺開始,一家人就是建築工人,靠著微薄的薪水養活著一家人。
不過費舍爾的爺爺很明顯不是什麼能力出眾的人,而且比較能生,有四個兒子。
老大繼承了房子,老二,老三各分得了剩下的遺產,到費舍爾的父親從他爺爺那裡繼承的家產隻有祖傳的手藝。
費舍爾的父親不負眾望參加了符騰堡王國的軍隊,參與了對拿破侖的戰爭,很幸運,趕上了最後一場戰爭。
費舍爾隨著聯軍在法國發了筆小財,攢下了一筆積蓄,退役後在斯圖加特買了間小房子,同時娶了費舍爾的母親,一位戰爭中犧牲戰友的妻子。
費舍爾的父親和母親在三十多歲時生下費舍爾,費舍爾父親隻有費舍爾一個孩子,所以和父親相比起點不錯。
在父母死後,費舍爾就繼承了父親的家業,一間小房子和幾件家具,還有祖傳的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