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typehtl
d
metacharset="utf-8"
titlebookchapterlist/title
/d
body德國是東非礦產以及初級農產品的主要進口國家之一,其中東非棉花在德國紡織業占據重要地位。
目前德國棉紡織業的原材料幾乎都來自進口,而德國棉紡織業排在歐陸第一位,世界第四的位置,以前德國進口棉花主要來源於英國和美國,在東非棉花種植業成長起來後,東非已經成為德國最大的棉花進口來源國。
德國每年對棉花的進口量大約在十億磅左右,直到1907年前還在增長,而東非目前棉花總產量大約是二十三億磅,其中每年有將近四億磅出口到德國,加上奧匈帝國接近七億磅,在加上沙俄等主要棉花進口國,東非年出口棉花產量在十億磅以上,差不多四五十萬噸水平,其中中東歐國家是東非的主要市場。
所以歐洲經濟危機對東非初級農產品的出口會造成很大影響,當然,東非棉花種植顯然對世界棉花產業造成了巨大衝擊,尤其是美國和英國受到的影響最大,其中英國在印度和埃及都有規模比較龐大的棉花種植業,而且和東非形成了競爭。
也好在東非和英國早早就爆發過了南非戰爭,光是為了打壓東非棉花種植業和紡織業就足夠英國尋找開戰借口了,而南非戰爭之後,東非確實在農業領域給予了傳統農業出口國家十分巨大的壓力。
尤其是英國,美國,或者是其他熱帶國家,東非憑借國土麵積和人口優勢後來居上,在經濟作物種植領域對原本國際經濟作物市場,尤其是熱帶和亞熱帶經濟作物市場造成了嚴重衝擊。
像棉花,橡膠,茶葉,咖啡以及部分香料作物都是如此,而且在一五計劃期間東非農業技術,機械化程度以及農藥化肥產量提高,這讓東非農業生產成本進一步降低,對巴西和印度等農業發展程度較低的農業國家衝擊最大。
彼時巴西不管國土麵積還是人口規模都遠無法和東非競爭,而且兩國農業同質化程度較高,東非距離歐亞市場又比巴西近,所以巴西可以說是東非農業崛起的第一受害者。
印度相對好一點,雖然國土麵積更小,但是印度耕地麵積占比大,人口高達三億,勞動力成本甚至比東非這個奴隸製國家還要低,而且有英國托底,印度農業優勢還是比較大的,但是東非農業高度發展,也意味著英國對印度的盤剝進一步加劇。
除了這兩個國家以外,其他國家雖然和東非農業有一定競爭關係,但是緯度和氣候不同的原因,受到衝擊相對較小。
恩斯特對農業部說道:“我國農業麵臨世界經濟危機的衝擊是比較大的,國際農產品價格長期維持在低位,現在又要麵臨國際市場低迷的影響,對我國農業發展並不是好消息。”
農業部官員說道:“殿下,針對於此我們也不可能有太好的辦法,唯一能做的就是通過本國工業化大生產,來消化過剩的農業產能,還有對農產品進一步分配,優化本國民眾生活質量水平,來抵消農業領域的生產過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