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安寧有些慌張。
他之前沒有想到,這個知青下鄉的活動,會這麼廣。
明明前些年就已經開始了,每年下鄉的人不多。
在顧安寧看來,知青下鄉,誰去啊?
傻子才去吧。
什麼廣闊農村大有作為。
什麼青年人就要貢獻自己的熱情,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
那鄉下什麼情況,他還不知道嗎?
當年,他也是從鄉下走出來的。
鄉下的日子,可不是這群城市的青年可以接受的。
日複一日的勞作,特彆是南方,那可是要累死人的。
粵省那地方,一年四季都要勞作。
甚至勤快的人,大年三十,大過年的,都要勞作。
對於顧雲陽選擇去粵省下鄉,顧安寧一開始其實是抱著看戲的心情答應的。
真以為粵省是什麼好地方嗎?
“周書記,您的意思是?”
周書記歎息一聲:“知青辦那邊也難做,雖然沒有明確的政策,要推廣知青下鄉。
但你既然在市政上班,就應該知道,近些年來,不管是哪裡的崗位,都很稀缺啊。”
可不是?
其實知青下鄉,有一定的原因就是城市人口太多了,而提供的崗位不夠。
為了緩解用工過剩,和過多的人口的矛盾,才有了這樣的一個政策。
沒有工作的這些青年人,在城市裡,每頓都要吃飯,對糧食的需求也是一個極為嚴重的負擔。
加上他們無事可乾,整日在街上晃蕩。
沒事就要打打架,引發的社會矛盾也很多。
這些原因集中在一起,才是知青下鄉政策出現的原因。
其真實的理由,當然不是去幫助農民種田的。
大家就這麼點地,自己都不夠種,糧食自己都不夠吃。
還需要你來分擔嗎?
所以大部分的地方,知青和當地人的關係也不算太好。
至於當地人看中了知青,設計要嫁給知青,要女知青嫁入當地的事情。
也是層出不窮。
周書記歎息一聲,看著顧安寧說道:“事情很難辦啊,之前你宣揚自家孩子下鄉去當了知青。”
“可是,周書記,那件事情不是已經過去了嗎?”顧安寧很擔心,都顧不得要打斷周書記的話。
他知道,要是被周書記說完,這個事情就很難辦了。
周書記也看出來了,但有些事情,他不得不說:“小顧啊,我也知道送孩子下鄉,這個事情你也舍不得。可是,你之前自己在市政這邊宣揚的。知青辦那邊抓住了這一點,今天都已經找到我那老領導那邊去了,你自己再思考一下吧。”
這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
顧安寧一開始是打算借著這個名義,讓自己升職。
誰知道,這個事情被方江濤知道了,還被他知道了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