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聽吩咐
第512章聽吩咐
巴老也是個喜歡穿馬甲的。
本名姓李,名堯棠,字芾甘,除了巴金之外,還以王文慧、歐陽鏡蓉、黃樹輝、餘一等筆名發表過文章。
本人出生於成都,祖籍則是浙江嘉興,現在長居上海,為上海作協話事人,同時也是上海作協旗下3本雜誌的主編。
不過現在《萌芽》和《收獲》還沒有複刊,隻有一本《上海文藝》在編輯發行。
所以陳凡的馬甲投稿,也是投到了巴老手裡。
陳凡的新家距離巴老的家很近,隻有1.2公裡,他騎著自行車風馳電掣,薑甜甜還沉浸在那兩個字的震驚中,便已經到了地頭。
車子停穩,薑甜甜跳下車後座,滿懷崇敬地看著那扇大門,“這裡就是巴老的家嗎?”
陳凡將車子靠邊停好,摁響門鈴,“待會兒就能見到真神了,還不敢相信?”
當今文藝界,對,是文藝界,而不僅僅是文學界,在活著的人物中,巴老穩居第二。
第一便是沈雁冰先生。
本來還有一位,文學成就尚在兩人之上,但此時正陷於巨大的風波中,再過幾個月便鬱鬱而終,便被忽略掉了。
而薑甜甜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文學愛好者,此時竟然要去見全國文藝界的第二號人物,心情之激動,可想而知。
她連是怎麼走到客廳、並落座的,都有些想不起來了。
陳凡感歎了一下如此巨匠,住的地方竟然和自己的房子差不多,隨即便從口袋裡掏出江南作協何主席開的介紹信,雙手奉上,
“巴老您好,這是我們江南作協分會何主席給您的信。”
他不僅找何主席要了介紹信,還要了一份可以坐飛機的工作函,何主席還在電話裡罵他不懂規矩,去上海找巴老也不帶自己,然後就被他掛了電話。
巴老接過去看了一眼,幾秒後便放到一旁,看著他笑道,“我聽說你15號就來了上海,還一直等你過來,要不是你前天給我寫信說要過來,我都要去找你了。”
陳凡瞪大眼睛,“您怎麼知道的?”
他來上海之後,就從來沒跟任何作家聯係過,更沒有知會本地作協,巴老事務繁忙,怎麼會對他的行蹤了解如此清楚呢?
巴老仰著頭哈哈大笑,“你第一天晚上去衛生局招待所住宿,衛生局負責宣傳的副局長就是上海作協的會員,他第二天就跟我說過你來了上海的事。隻不過因為你代表生產隊出差,還有任務在身,所以我們沒有打擾你,沒想到等任務一完成,伱連招呼都不打一聲就跑了,他到今天還念叨,你這個小家夥不厚道。”
陳凡訕訕笑了笑,“我也是怕給衛生局方麵添麻煩,找到合適的招待所,就換地方住了。”
頓了一下,又好奇地問道,“他知道我是晨東?”
陳凡是陳凡、晨東是晨東,除了《上海文藝》雜誌社編輯部,彆的人都不會知道。而作者采用筆名時,編輯部也會默認這名作者不想泄露身份,便自動保密,不會主動外傳,他是怎麼知道的呢?
巴老笑著搖搖頭,“他不知道,但他說了江南陳凡過來,我自己就知道了嘛。”
說著似笑非笑地看著他,“你寧肯去錦江飯店住高價房,也不願意來文化招待所住免費房,可是心裡有所成見?”
陳凡咂咂嘴,果然是大佬,有話就說,都不憋著的。
同時也知道了,錦江飯店應該也有作協會員。
這特麼是個情報機構啊!
隨即趕緊笑道,“沒有沒有,因為接下來要處理的是私事,所以不敢打擾,更不敢占公家便宜。”
這句話要是放在幾十年後,明顯屬於糊弄鬼,但在這個時候,卻是再光明正大不過的理由。
巴老便信以為真,滿臉嚴肅地點了點頭,“你能這麼想、更能這麼做,我很高興。”
隨即又對著他笑道,“不過你下次再來,可以直接過來找我,我這裡房間多,不用去外麵住招待所。”
陳凡臉上露出幾分尷尬,搓了搓小手,“現在不用了,我剛買了房子,距離這裡不遠,在孫大少舊居對麵。”
一聽這話,巴老先是愣了愣,接著又是一陣大笑,“原來我隻有5分把握,現在聽你這麼一說,倒是有了9分。否則你買房子的稿費是從哪裡來的?那裡的房價可不便宜!”
陳凡疑惑地眨眨眼,什麼什麼把握?
巴老似笑非笑地看著他,“今年全國文壇逐漸開始恢複,但是能入我眼的,隻有你一個。當時我看到《江南文藝》5月份的複刊雜誌,還感歎果然是鐘靈毓秀之地,出了一個文采斐然的新人。
結果到了10月份,全國各地的雜誌陸續複刊,竟然都有一個新人挑大梁,這就很讓人驚訝了。”
他身體前傾,對著陳凡笑道,“晨東啊,你可認識土豆、番茄、烏鴉、烏賊、花又明等人?”
陳凡,“哈、哈哈、哈哈哈……”
他兩手緊握,笑得很是僵硬。
坐在他身邊的薑甜甜則嘴唇微張,轉過頭茫然地看著他,土豆、番茄?還有烏鴉?花又明又是什麼鬼?
柳暗花明又一村嗎?
不是,你到底有多少個筆名啊?!
陳凡回了她一個稍安勿躁的眼神,對著巴老笑道,“都是向前輩學習,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既然何主席能通過文筆風格猜出他的馬甲,那巴老自然更可以。
不過沒事,還能穩住。
隻要這事不對外公開,他的馬甲就還有效。
糊弄一下普通讀者可以的!
巴老猛地呼出一口長氣,解開了心中疑惑,他的興致又高了三分,拉著陳凡滔滔不絕聊起他之前發表的那些作品。
作為文壇大佬,看陳凡寫的那些文章,自然是有些青澀,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是不能隻看缺點,更應該去看其中的閃光點,這樣才能推動文壇一代又一代新人進步。
他對著陳凡說道,“我最喜歡的你的文章的一個特點,就是無論是下鄉的知青、蹲點的乾部、學習的後進、落魄的高門子弟,在農村生活的時候,都始終心懷希望,從來不會自怨自艾,這一點是非常難得的。”
喘了幾口氣,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巴老繼續說道,“前些年的事情終於結束,這是一件大好事。我們搞文學創作,都是從生活中汲取養分,這件事也必定會成為未來幾年文學創作的核心要點之一。
但是我很擔心一個,那就是經曆過這件事的人,很多都遭受過創傷,那麼他們在寫作的時候,將不可避免帶有一部分情緒,當情緒化作文字,就會特彆的沉重,也會有失偏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