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曆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富。
除了名震世界的四大發明外,酒文化在世界領域也是極為出名的!
我國是酒文化的發源地,也是世界上釀酒最早的國家之一。
在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中,酒與文化的發展基本上是同步進行的。
詩仙李白就有舉杯邀明月的雅興。
蘇軾也有把酒問青天的胸懷。
歐陽修更是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邁。
曹操有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蒼涼。
杜甫有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的詩句。
自古以來愛好飲酒的人大有人在,曆史上能飲酒的人也比比皆是。
宋人趙崇絢在其作品《續雞肋》裡做了一個統計:
漢朝的丞相於定國飲酒可至數石而不亂。
漢朝的經學大師鄭玄可飲一斛。
漢朝的廬江太守盧植有一石的酒量。
魏晉時期名士劉伶的酒量是一石五鬥。
還有北史記載:有個叫柳謇的人,也能喝一石。
按照通常說法「一石」也就是100斤。
不過各個朝代度量是不一樣的,漢朝一石相當於32斤,古人說數石是指3以上的數字,也就是說相當於100斤酒。
根據記錄來說,漢朝的那位丞相於定國應該是飲酒冠軍。
還有一位能與於定國一比高下,就是大名鼎鼎的孔子。
孔子曾說過不為酒困,也就是並不沉迷喝酒。
在《十國春秋》和《孔叢子》中,都有這樣的話:「堯舜千鐘,孔子百觚。」
意思是堯舜能喝一千鐘,孔子能喝一百觚。
觚是古代的酒器,容量約為現在的二升,由此可見孔子也是海量。
還有唐朝著名詩人李白也喜歡飲酒,杜甫說他「鬥酒詩百篇」。
他自己也嚷著要「一飲三百杯」。
唐朝一鬥是594公升,裝滿酒至少10斤,說明李白的酒量在10斤以上。
不過,自夏之後,經商周、曆秦漢,以至於唐宋、都是以果實糧食蒸煮,加曲發酵,壓榨而後才出酒的。
古代喝的酒基本上都是果酒或米酒,這些酒的度數都很低。
按沈括在《夢溪筆談》裡記載的幾種唐酒造法,成品酒的酒精含量應當在3到15之間,近似現在的熟啤、乾啤或者加飯酒。
跟羅竸寧今天喝的這種酒精度數高達40度的乾紅差彆還是很大的!
也就是說,羅竸寧今晚的壯舉,當得上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二十瓶路易十三,二十八斤酒!
羅竸寧的酒量要是自認第二的話,沒人敢稱第一!
最最最讓人震撼的是,羅竸寧喝了這麼多酒,除了上了三次廁所之外,沒有一丁點不良反應,精神狀態還好的很!
看樣子,就算再讓他喝20瓶也不會有什麼事兒一樣!
王奕宸也收起了對羅竸寧的輕視心思,他意識到自己今晚遇到狠人了!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打死他都不相信有人能喝28斤紅酒!
羅竸寧喝完3瓶的時候,他就以為羅竸寧已經到了極限了。
等到羅竸寧喝完5瓶的時候,他還是以為羅竸寧已經到極限了。
再然後就是10瓶,再到現在的20瓶!
每當王奕宸感覺羅竸寧已經到了極限的時候,他都能再度突破。
「怎麼可能有人喝的了這麼多紅酒!」
王奕宸此時此
刻的心情已經很難用言語來形容了。
除了震撼還是震撼!
「肯定,他這次他肯定快到極限了,肯定是的!」
雖然親眼看著羅竸寧喝了20瓶,見識了他的海量,但王奕宸還是不願意相信羅竸寧能喝完200瓶!
絕不相信,絕不可能,隻有神才能完成這樣的壯舉,人類絕不可能做到!
「咦?沒酒了嗎?」羅竸寧把最後一隻空酒瓶放回酒桌上,看向趙必達的眼神有些不滿。
趙必達沒有回答羅竸寧的問話,而是把目光看向一旁的王奕宸。
王奕宸是今晚這場豪賭的「金主爸爸」他不發話,不掏錢,陳必達肯定不會叫人去彆人家收路易十三這種價格過萬的名酒。
「去給他找酒,我還是那句話,今晚他喝多少我請多少,劉虎,你跟他去劃卡。」
王奕宸一邊說著,隨手從兜裡掏出一張金光閃閃的信用卡遞給侯在一旁的保鏢劉虎。
「是少爺!」劉虎伸手接過王奕宸遞給他的信用卡後轉身跟著陳必達走了。
劉虎跟王奕宸的關係隻是雇主和保鏢的關係,王奕宸叫他乾什麼他就乾什麼,從不廢話。
劉虎跟陳必達出門去買酒之際,羅竸寧和吳明士又去了一趟廁所。
去完廁所之後,羅竸寧的狀態再度恢複如初。
如果不是眾人親眼見他喝了那麼多酒,誰也不相信他是喝過酒的人!
「這哥們兒肯定是傳說中的酒漏!去衛生間裡把酒都漏掉了,肯定是這樣!」
「隻有這個解釋能解釋的通了!要不然,正常人誰喝得了那麼多酒啊!」
「甭管人家是不是酒漏,人家確確實實是喝下去了!」
「誰也沒規定不許上衛生間啊!彆說喝這麼多酒了,喝這麼多水也得上衛生間啊!」
「今晚王少遇到對手了!這哥們兒要是真喝完200瓶酒,光是酒錢就將近300萬了啊!」
「你們彆忘了,王少說過,這哥們兒要是喝完200瓶,他再送人家200瓶!」
「你們想多了吧……怎麼可能喝完200瓶啊!打死我都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