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的漂亮,就是應該這麼乾!爽!”朱元璋終於露出了一絲笑容。
“把孫之獬那狗漢奸抓來之後,就按照這麼乾!這就是報應!”崇禎也是哈哈大笑起來!
“來人,把孫之獬抓來,按照這些義軍的方法處置他!”天啟帝也沉聲道。
“遵命!”
“陛下聖明!”
兩個時空,群臣沒有一個人反對的,換做其他時候,皇帝要是想淩遲誰,大概是會有人站出來勸諫,頂多一刀砍了了事,淩遲太殘忍了。
...
崇禎時空,孫之獬看到了自己的死法,嚇得登時抽搐了起來!
...
【曆來,很多因為功名利祿而投降敵人的官員,總是會給自己的投降行為進行找補,比如說什麼走投無路、無奈投降之類的,試圖降低自己心裡的負罪感。
就像是明朝很多投降的官員,都說因為李自成滅了明朝,滿清幫著打李自成,所以他們投靠滿清之類的。
這些很多人都會避免去做殘害曾經同僚、同胞的事情,又或者是視而不見,反正不能自己去做。
就算是那明末最著名的漢奸吳三桂,都曾勸過多爾袞不要強行推動剃發令。
但像孫之獬這樣的,為了奉迎新主子,主動去乾這事的,那也還真是比較少。
明末清初的著名學者顧炎武聽說這事之後,立馬寫了一首《淄川行》表示慶賀!
而孫之獬的死訊傳到滿清朝廷之後,朝廷討論應該如何處理。
“小東林”複社知名成員,南直隸溧陽人,崇禎十六年探花,先投靠李自成,後投靠滿清的陳名夏、萬曆四十七年進士,江南吳江八都人金之俊建議恢複孫之獬之前的官職,並按照這個官職撫恤。
而馬光輝等人則認為,孫之獬死的時候是平民,所以不應該給予撫恤。
於是,清廷采納了馬光輝等人的意見,不給任何撫恤和表示!
等到乾隆時期,乾隆為了進一步穩固統治,瓦解漢人的民族意識,命人修《貳臣傳》,孫之獬的大名,自然也是必須在列。
清朝著名的神鬼誌怪小說家蒲鬆齡曾在《聊齋誌異》一篇小說《罵鴨》
說是有個人偷吃了彆人家的鴨子,結果導致渾身長滿了鴨毛,又痛又癢。最後還是那鴨子的主人出來大罵了小偷一通,這小偷身上的鴨毛才消失了。
有學者認為,這個“罵鴨”其實就是在內涵孫之獬。
由此可見,這孫之獬,那可真是,無論在他活著的時候,還是死了的時候,都受到了滿清和漢人的兩頭鄙視,端的不是個人。
其實,曆來漢奸大多都是如此的待遇,投效的主子對你笑嘻嘻,隻是因為你現在還有點用,其實心裡全是鄙視!
畢竟,彆人也不希望自己的內部將來出現這種殘害自己族群的害蟲。】
...
“啊,我&……¥,這是上天要我死啊!”
崇禎時空,被點到名的陳名夏和金之俊摔倒在了地上。
看看,說彆人的時候,提個名字就行,說他倆的時候,連籍貫都標示出來了,這是害怕崇禎找不到自己啊!
....
“就是這樣!就該這樣!漢奸,人人鄙視,人人得而誅之!要是朕,直接就誅他九族。”漢武帝拍手稱快道!
就在無數觀眾正在怒罵的時候。
天幕的畫麵變了。
此時,畫麵的右上角寫著:大明崇禎十二年。
而畫麵之中的內容,則是一群群義憤填膺的百姓,有的人拿著鋤頭,有的人拿著鍋鏟,有的人拿著釘耙,有的人拿著木棍,鐮刀,甚至石頭等等。
“什麼?崇禎十二年?這不是今年嗎?這...難道是哪裡發生了民變?”
崇禎皇帝瞬間一個激靈。
不過,很快,他就放心了。
因為畫麵裡,在那洶湧的人流前方,是一群讀書人。
所有的人,一邊走,一邊在吆喝:
“漢奸人人得而誅之!”
“處死孫之獬!”
“拯救華夏,拯救大明,處死孫之獬!”
...
看到這一幕,觀眾們都明白了,這怕不是在大明崇禎時空的百姓現在正在做的事情?
而在家賦閒的孫之獬,這剛剛才因為被天幕揭露而惶恐到流尿了,現在看到這一幕,更是嚇得魂不附體。
他好像聽到了這個聲音,不是從天上傳來的,而是從遠處傳來的。
...
百姓的隊伍一邊向著孫家大宅走去,一路上跟隨的人越來越多了。
這時候,淄川的縣令得知了動靜,趕忙帶著衙役趕過來阻攔。
原來,這孫之獬乃是官宦之家,住的地方,自然是城裡最好的位置,離著縣衙不是很遠。
“你們乾什麼?你們這是乾什麼?聚集這麼多人?都散了,散了!”
縣令在衙役的拱衛下走上前嗬斥道。
一個領頭的書生上前拱手行禮道:“大人,我等是想要抓住孫之獬為國除賊,還請大人不要阻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