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這就是老夫的功勞了!”
李時勉真是一點也不謙虛啊。
“恩師,此話何解?”
“因為李賢是老夫的侄兒,老夫對他的才能和品行知之甚詳,也是因為老夫之顧,才能為王爺所用,老夫可以用項上人頭為他做保,如果王爺可以重用他,他對王爺您的幫助比老夫大多了,
他可是內閣首輔楊士奇都看重的大才!”李時勉是舉才不避親。
聽說是內閣首輔楊士奇都看重得大才,朱祁鏞還真是上心啦,急切的說道,
“恩師,快詳細說說,到底是怎麼回事?”
“李賢,字原德,河南登州人,今年27歲,
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李賢23歲之時是考中河南鄉試第一名。
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24歲的李賢考中進士,二甲及第。
當年奉命到河津考察治理蝗災,獲得巨大成功,之後被朝廷任命為吏部四司之一的驗封司主事。
因為才華橫溢,被內閣首輔楊士奇所看重。
楊士奇想請他來府上一敘,如果是普通人的話,聽到朝廷重臣這麼欣賞自己,想見自己一麵,肯定興奮的跑過去討好對方,但是李賢卻很有個性,他居然給拒絕了,還說,‘自己和楊大人無私交,不便登門拜訪。’
這讓當時的人都覺得他這個人很奇怪。
如果是一些小氣的大臣,被他這樣拒絕肯定會很惱恨,說不定就會整他,還好楊士奇是一個很大氣的人,並不在意這件事,也沒有因為這件事難為過他。
李賢在朝廷上第一次出頭是宣德九年因為誥敕的事,
當時宣德皇帝朱瞻基為了鼓勵官員們好好乾,就說,要是你們任滿九年不出錯,就給你們誥敕,想借此鼓勵官員們好好辦事。
但是李賢卻上奏說,九年太長了,許多人其實是乾不了這麼久的,因為很可能還沒乾到這麼久,就被調走了。
這樣官員們就會想,反正自己也乾不了這麼久,對這個也不抱有什麼期待,無法起到鼓勵的作用。
不如改成三年,這樣的話,他們就會覺得自己還是可以乾滿3年的,
如此,他們為了誥敕,就會儘心工作。
這樣,誥敕才能起到應有的鼓勵作用。
宣德皇帝朱瞻基聽了,覺得李賢說的有理,
於是就把誥敕的條件改成了三年任滿,
果然,官員們為了自己能拿到三年任滿後的誥敕,都開始了好好工作,於是整個朝廷的氛圍都變了,都變得積極上進起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