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七年,公元1442年,二月初一,正月剛過,還是初春,寒風瑟瑟。
來自大明朝京師的一條關於“皇帝二月初一,即將在全國範圍之內選秀”的政令和正統年間第三次會試科舉開考的消息一起,
伴隨著蕭瑟春風傳到了大明朝統治下的18省之地。
先說正統七年的會試科舉考試。
在這次考試中,呂原和姚夔兩人參加的這次考試。
呂原中一甲第二名,授翰林院編修,年底轉任兵科給事中。
姚夔中一甲第三名,授翰林院編修,年底轉任吏科給事中,
本次科舉的狀元是劉儼,48歲,被授於翰林院編修,年底,被皇帝所看重,入內閣兼兵部尚書。
二甲第一名是黃諫,39歲,被授於翰林院編修,年底,被皇帝所看重,任命為禮部左侍郎,行禮部尚書權,原禮部尚書李時勉同年病逝。
三甲第一名是陳宜,28歲,被授於翰林院編修,年底,被皇帝所看重,任命為工部給事中。
再說選秀政令上得意思是說,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如今皇帝也已經滿16歲,該大婚了,
為了選出一名合格的大明朝皇後,特下旨,在全國範圍之內海選,凡是14—16歲的待嫁女子,必須參選。
全國各地接到聖旨後,立刻開始動員了起來。
四月,據初步統計,全國共有5000秀女參選。
這從全國各地挑選出來的5000名秀女被送到京師,然後由太監及老年宮女代表天子對這些秀女進行四輪“麵試”:
第一輪,先看身材,
太高、太矮、太胖、太瘦的都不行,這一輪篩掉了1000人,隻剩4000人;
第二輪,再看五官、頭發、皮膚、肩頸,有一項不合格的就要被剔除;
看完五官和聽聲音,聲音太粗、太細或口齒不清的也不要,
第二輪又篩掉了2000人,此時隻剩2000人;
第三輪,要考察體態風度。
首先由太監拿尺子量手腳長度,然後再讓每個秀女都轉圈走幾十步,觀察他們走路的姿態,
凡是手腕比較短、雙腿距離過大者以及舉止浮躁者都不要,
第三輪下來又篩選掉1000人,
5月,三輪麵試結束後,全國參選的5000名秀女,此時隻剩下了1000人。
這1000名秀女才有入宮的資格,
他們將會被全部帶進宮中做進一步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