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順元年,七月初一,京師,
去年八月十七日天順帝朱祁鏞登基,八月十八日組建軍機處,
經過近一年的發展,到今天的七月初一,
大明軍機處已經逐漸步入了正軌,
軍機處的主要成員為軍機大臣及軍機章京。
另外軍機處,分為內、外兩部,
內軍機處主要負責政務,
外軍機處主要負責軍事。
內、外軍機處各由兩名軍機大臣負責,分彆被稱為內、外首席軍機大臣和次席軍機大臣。
四大軍機大臣一起負責整個軍機處,
因為這四大軍機大臣,平時在軍機處中堂之內堂裡處理國家大事,
因此,軍機處的內、外首席軍機大臣和次席軍機大臣,這四大軍機大臣也被人稱為中堂大臣,
軍機處中堂兩邊,另外設置有各班房,班房之內負責公辦之人叫軍機章京,主要是為軍機大臣們服務,掌繕寫諭旨、記載檔案、查核奏議等事。
而軍機大臣的人員名單和數目不定,有時隻有四人,有時十人,有時有七人,
全由皇帝朱祁鏞臨時指定,
軍機大臣們一般從內閣、六部,五軍都督府,這些政府部門要員之中選,
但佐理部中的都察院、大理寺、理藩院、翰林院、通政司、國子監、欽天監,
和帝室部之中的宗人府、詹事府、太常寺、光祿寺、太仆寺、鴻臚寺的官員們也在備選之列。
至此,軍機處的權勢徹底淩駕於內閣和六部之上,成為了大明天順朝的權力中心。
軍機處取代了內閣在政治決策上的地位。
同時皇帝朱祁鏞將全國設為七大戰區,
之前是戰時,一切為戰爭服務,戰區總督們有權調動其下轄地方上得一切物資為戰爭服務。
但那畢竟不是長久之計,
因此北麵瓦剌戰事一結束,皇帝朱祁鏞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拆分軍隊,加強自己直接控製下的京師戰區的軍力,同時讓文官擔任地方巡撫,製衡總督之權。
如此,在中央通過軍機處權利高度集中於皇帝手中,
而軍機處內部,內、外軍機大臣們互相製衡,
地方上,七大戰區總督要和中央軍機處互相製衡,
同時,地方上的總督們,又和自己任命的地方上的文官巡撫們互相製衡。
保證國家權力高度集中的同時,又互相製衡,不至於出現軍鎮割據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