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會試閱卷_大明朝中興之主,天順帝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34章 會試閱卷(1 / 2)

“十年寒窗無人問,

一朝成名天下知!”

科舉考試,做為古代封建王朝萬千讀書人,出人頭地的唯一道路,

從隋朝實行以來,經過上千年的發展演變,到明朝時已經趨於完善,

不僅建立了三級考試製度,三級學校製度,南北分榜,八股文等各種製度。

而且為了防止作弊,明朝的科舉製度,還製定了規矩繁多的,流程嚴密的閱卷製度。

會試作為大明朝僅次於殿試的考試,閱卷更加嚴格,以確保公平公正!

考試結束後,考生們將試卷上交後,

第一步,首先由收卷官將試卷封存在專用的箱子裡,由兩名臨時指定的錦衣衛全程監視和保護,運送至貢院的收卷所。

科舉考試的外簾官和錦衣衛百戶會坐鎮於此,監督考卷的前期處理工作。

第二步,考生的原卷又被稱為“墨卷”,收卷所會對這些“墨卷”進行篩選分類,

有明顯記號、墨點、火燒、水漬、撕裂的試卷,經監考官核實後,用藍筆抄寫,俗稱“登藍榜”。

登藍榜的試卷直接落選,考生三年的辛苦付諸東流。

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篩選通過的試卷,由彌封所將考生的信息用厚紙彌封,這是科舉考試中的第一項防舞弊措施“糊名”。

經過彌封所的試卷,又會由譽錄所進行第二項防舞弊措施“譽錄”。

由專人用紅筆抄寫試卷,抄寫之後的試卷俗稱“朱卷”。抄寫過程中,試卷中的錯彆字也會照寫,不過會在頁頂將錯誤標注出來。

譽錄完畢,墨卷和朱卷都會被送到對讀所進行核查,保證兩個卷子的內容完全一致。

核查無誤後,墨卷和朱卷又會被送到掌卷所進行編號,以便閱卷工作完成後能按照朱卷的編號找到墨卷。

第四步,編號完成後,墨卷會留根封存,朱卷則由監督官將卷子分成兩捆。

為什麼要分成兩捆呢?因為明太祖朱元璋規定會試的同考官隻能有兩人,明朝的官員又喜歡堅守祖製,

所以明朝初年一百多人的考試是四人,現在四百多人的考試還是四人。

同考官身體雖苦,但也樂在其中!

因為一旦自己選中的試卷,能成功得到主考官的認可被取中,自己將會成為那取中之舉子的恩師,

如此自己也算在朝中有了根基。

監督官會將分好捆的試卷親自運送至戒慎堂,不能和外界接觸的內簾官則在此等候。

通常戒慎堂外會有道石橋,橋上會有軍士把守。

外簾官、內簾官都不能上橋,隻能由橋上的軍士轉運試卷。

內簾官接收的試卷都是朱卷,沒有任何的考生信息,幾乎沒有了舞弊的可能。

但世事無絕對,有門路的考生,答題可以刻意使用一些語氣詞,表明自己的身份。


最新小说: 宿主虐渣不眨眼,極品紛紛跪地哭 我為末世淨穢土 重生仙帝隻是我的小弟 四合院:魂穿何雨水,手撕何雨柱 被嫌棄的Omega她炸了星際 昆侖帝龍決 抗戰兵王 神雕:開局令東來,領悟浩然劍氣 娛樂:全新的大蜜蜜就是香 青燈再啟:與反派的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