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女真董山_大明朝中興之主,天順帝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3章 女真董山(1 / 1)

董山,遼東女真族人,生於永樂十七年,即公元1419年,其出生地位於東北灰扒江(今吉林輝發河)上遊的鳳州(今梅河口市山城城北山城)。

其父乃建州左衛右都督猛哥帖木兒。其母為猛哥帖木兒之偏妾,此女乃其父與明朝於開原交易時所購得之漢家女子。

董山童年之際,正值建州女真最為孱弱之時,常遭蒙古韃靼、兀良哈等部族之侵擾,其成長歲月乃是在不停遷徙與動亂中度過。

永樂二十一年,即公元1423年,

為避蒙古韃靼部侵擾,其父建州左衛指揮使猛哥貼木兒,隻得率女真族人離鳳州而東遷,重歸曾久居之阿木河流域,此乃彼時朝鮮轄下之會寧一帶。

蓋因猛哥帖木兒自受明廷招安後,對明廷忠心耿耿,故而深得當時永樂皇帝之青睞,屢屢加官晉爵。

宣德元年,即公元1426年,

猛哥帖木兒獲明宣宗朱瞻基敕封為建州左衛都督僉事。

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再受進封為建州左衛右都督。

未幾,猛歌帖木兒攜弟凡察、長子阿穀等族人,襄助遼東都指揮裴俊征伐“七姓野人之亂”。

猛歌帖木兒之弟凡察、長子阿穀皆因是役負傷。

“七姓野人”為圖報複,

於十月十九日,由楊木答兀糾集各處野人,計有八百餘眾,皆身披明甲而至猛哥帖木兒、凡察、阿穀、歹都等人家,一麵縱火焚之,一麵守株待兔。

待至申時,大火將阿穀等人所居山寨之門焚毀,

繼而七姓野人攻破城牆,攻入城中,

猛哥帖木兒、長子阿穀等族人男子儘遭屠戮,婦女亦皆被擄掠而去。

此戰過後,僅有猛歌帖木兒之弟凡察和部署老胡赤等族中要員成功突圍,得以幸免,

餘者儘皆戰死,婦女、兒童、敕書、印信等皆遭劫掠一空。

彼時,猛歌帖木兒次子董山,年方十四五,亦淪為被搶掠之孩童。

至此,建州左衛之女真人呈現出群龍無首、部族流散、統屬缺失之態。

事變發生後,率先向明廷告急的凡察,身為猛哥帖木兒之弟,肩負起了重振建州左衛之重任。

宣德九年,即公元1434年,明廷派遣都指揮裴俊前往斡木河招安諭示,遭遇賊寇與之交戰,然因敵我力量懸殊,凡察等人率領隊伍前往增援,斬殺賊寇立下功勞,故而得以晉升。

故而,戰後,凡察獲明廷擢升,由建州左衛都指揮僉事升任都督僉事。

鑒於建州左衛舊印遭掠奪,明廷遂向凡察授予新印。

同年四月,凡察為報兄長猛哥帖木兒等人之仇,上奏明廷請求發兵征討楊木答兀及“七姓野人”。

明廷無意為此發兵,但又不能置之不理,於是對楊木答兀施壓,赦免其罪,責令將所掠奪的建州人馬資財儘數追回,令其與凡察化解仇怨修好,如此方可永保太平。

在明廷的威壓之下,楊木答兀等隻得將所掠奪的財物人畜交還建州左衛,

董山與長兄阿穀的妻子等人一同被贖回。

董山亦將原建州左衛舊印一並帶回。

然而年幼的董山深知此時自身力量微弱,尚無法統領建州左衛,仍需依附其叔凡察,遂未將帶回舊印之事張揚。

由此觀之,董山雖年少,卻極為聰慧,深知衛印之重要及自身所處之境,為其日後之崛起奠定了基石。

隨著歲月的推移,董山在建州左衛的地位愈發穩固,其威信也日漸樹立,開始逐漸展露自身的才華。

正統二年,即公元1437年十一月,

董山雖未獲任何官職,卻仍以建州左都督猛哥帖木兒之子的身份入京朝貢,並向明廷奏報:

“臣父遭七姓野人謀害,臣與叔都督凡察及百戶高早化等五百餘戶,暗中逃往朝鮮之地,欲一同遷至遼東居住,唯恐被朝鮮國拘禁,懇請聖上憐憫。”

明廷收到董山的上奏後,應允了董山率部眾遷往遼東的請求,

並責令朝鮮國王李陶,將董山、凡察等家送至毛憐衛。

繼而命毛憐衛都指揮同知郎卜兒罕,遣人護送入境,不得有所損傷。

緊接著明廷“命原掌建州左衛事右都督猛哥帖木之子董山,承襲本衛指揮一職”。

這意味著,此時董山的地位不僅在本部族得以穩固,亦得到了明廷的認可,

能夠憑借舊印掌管建州左衛事務,

由此,在建州左衛出現了一衛二印的狀況。

凡察見董山入京朝貢並被授予本衛指揮使且言及舊印之事,心中甚為不安,

便於正統三年,公元1438年春,正月入京朝貢,

遂向明廷表明,儘管舊印已由董山帶回,

但新印乃朝廷所賜予,故欲留存。

明廷在董山來朝時,本欲收回新印,而凡察如此言說,便又改變了主意,

於是針對凡察及董山二人,“一衛二印,於法不合,責令爾等即刻協同處理事務,同時將舊印遣人送還,如此方可使事務歸統,部屬信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最新小说: 軍王教官之貪財女相師 開掛了吧?在國運戰場裡養老 回到初二時 星際真千金養崽日常 救了被女配虐待的小可憐後gb 穿越關羽,從水淹七軍開始 穿書廢土:修仙我是認真的 勝天之大夏再起 血月下,廢土生機 剛成回複術士,你說這裡是地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