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順四年,公元1453年,三月初一,
山東青島大明天順朝東部海軍,1萬水師,
在海軍提督王禎,副將王英,兩人領帶下,
坐著50艘大明新型戰艦鳥船,緩緩駛出了山東青島海軍基地。
站在大明新式戰艦鳥船之上,海軍提督王禎是感慨不已。
隻因新式戰艦鳥船之故,
大明天順朝,由科學院,於去年年初,新造出的鳥船,
如今,已經成為天順朝的主力戰船,
鳥船,是一種新興戰艦,不但體魄巨大,船體下部還設計為雙層結構,抗沉性能極好,
因此,也被水師士兵們,稱為“夾板船”。
此船下層設計有三十處開孔,孔內安置有新式的紅夷大炮,
每門紅衣大炮重二千四百斤,炮彈又分為實心炮和開花炮,
左、右兩邊排列,一排15門,
上層左、右兩邊同樣有三十處開孔,
內置有三十門弗朗機炮。
另外每艘戰艦之上,配有官兵200人,由一名艦長,二名百戶,指揮。
士兵人人,手持安南神機銃,另外還配有隨身的長刀,遠可攻,近可守。
如此一艘鳥船,就是一個可移動的炮火群,
而此時自己手中,竟然足足統領了50艘,
雖然鳥船的長度,不及鄭和下西洋時乘坐的,44丈長,18丈寬的大寶船。
但火力卻是大寶船的兩倍有餘,
如此鳥船,不僅船小,航速快,關鍵是火炮威力巨大,實乃是海戰之大殺器。
要知道,此時的亞洲各國,如日本,朝鮮、安南等國的海船,都還是福船。
就拿此時日本最新進的安宅船來說,
安宅船,是此時日本戰國時代開始出現的近海新型大型戰船,
其長度可達50米,寬度10米以上,所以被稱為“大安宅”,
其外形很像朝鮮的板屋船或部分封閉的中國“樓船”,
安宅船,體積龐大,可乘載軍士200人。
雖然其航行速度並不快,但是戰鬥時僅需數十人的水手便能靈活操作,
不僅如此,安宅船還得到了全麵的改進和強化。
首先,他們增加了木製甲板,以提供更好的防護和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