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侯顯、李參_大明朝中興之主,天順帝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4章 侯顯、李參(1 / 2)

當?年,跟隨鄭和下西洋的水師將領,

除公公王景弘,及其養子王禎和王英外,

還有公公侯顯,大將李參。

侯顯,大明永樂時期的宦官,藏族,祖籍為洮州(今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流順鄉寺底下村)。

元末之時,出身西番十八族,

公元1378年沐英、藍玉征討洮州時,作為俘虜被閹割成為了宦官。

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四月,

侯顯受大明成祖朱棣的委派,

以司禮監少監的身份率領臨潭藏族昝土司的人馬,深入衛藏。

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十二月,

他將哈立麻等一批宗教首領順利地請到南京,接受了大明新王朝永樂朝的官職、封號。

初次出使,圓滿成功,使成祖朱棣大悅,將他從少監擢升為太監。

侯顯,還曾作為鄭和的副手參加了第二、第三次下西洋之行。

另外據費信《星槎勝覽》記載,侯顯在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出使榜葛剌(孟加拉國),諭祭老王靄牙思丁,

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

侯顯奉命前往尼八剌、地湧塔兩國。

這時,大明國內經濟發展語迅速,政治局麵穩定,

成祖朱棣,為了對海外繼續宣揚國威,顯示中國富強,

同時加深與海外諸國之間的貿易,並爭取外國來朝貢,

於永樂十三年。公元1415年,

委派侯顯單獨率舟師,出使榜葛剌諸國,

先後分彆受到了當地上層人士、權威人士及國王的熱烈歡迎。

從而,為大明結下了友好的國際關係。

永樂十八年,公元14101novel.com年,

古佛國詔納村兒(即章普爾蘇丹國)侵略榜葛剌(即孟加拉),動起乾戈。

榜葛剌國王賽佛丁,告於大明朝廷,

同年九月,侯顯再次奉命前去宣諭。

侯顯此次出使,卓有成效,用武力,使這兩個小國罷兵言和。

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

侯顯奉明宣宗朱瞻基之命,進衛藏訪問。

這次出訪,使遼闊的衛藏地區加強了與內地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的聯係。

在堅固祖國統一上,他又一次起了很大的作用。

因而在《明史·侯顯傳》中,寫著他的“勞績與鄭和、王景弘亞”的高度評語。

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侯顯任山東都司太監。

之後,他打算辭官回故鄉臨潭建一座黃教寺院,

稟報給皇帝朱瞻基後,得到了應允,

明廷同時還撥給兩員欽差大臣,與侯顯濟力創建了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的大寺院侯家。

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侯顯最後圓寂於臨潭侯家寺。

侯家寺坐落在流順鄉上寨村上方的山麓平台上。

寺院建築規模宏大,藏有用金汁書寫的《甘珠爾》大藏經三部,供有以黃金製成的大明洪武皇帝牌位,大理石碑上刻政教法典,寺內佛典浩繁,極其珍貴。

侯家寺沿台地而建,整個建築群分大門、主殿、配殿,高低錯落有致。

大院裡立有侯顯靈塔,

該寺院具有完善的密宗學說和法相學說的講經辯經製度,

鼎盛時期僧人最多時達千餘人,寺院及喇嘛擁有土地300畝,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舉行大法會。

世人評價,侯顯有才辨,強力敢任,五使絕域,勞績與鄭和亞。

可知在明史上,侯顯的功績僅次於鄭和。

侯顯雖然是藏族人,但他聰敏好動,軍事指揮才能和外交才能十分突出。

可惜最後出家為僧,並沒有養子留存於世。

而李參,字求我,號應宿,江蘇人,

永樂七年,公元1409年,

17歲的李參,作為大明水師軍中的一名百戶,率領手下的水師百戶所軍士,跟隨鄭和參與下西洋,

後因從征有功,被授於忠武校尉,積功累升遷至遊擊定遠將軍、總管府中軍。

實乃是鄭和水師軍中的一員虎將。

李參出身於“白衣宰相”之家。

其曾祖父李彰是南宋理學大師李侗的後裔。

李彰精通五經,兼長詩詞。

因他身處元朝,故隱居不仕,以四處開館教書授業,

於元順帝至正元年至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41—公元1368),攜帶妻女避亂,

先後教學於福州府的閩清、永泰和閩侯赤嶼鄉,

之後遷往江蘇太湖之地。

李彰膝下無子,隻有3個女兒,後以小女李三娘與黃佑采結成連理,生下3個兒子,


最新小说: 江湖:從26歲東莞小姨開始 末日吞噬:我長出了骨金翅膀 歲玉暖 鏽刀鎮山河 炮灰惡女在大俄暴富[九零] 武祖之巔 逆命反派:我的蒸汽帝國踏碎天命 出道即無敵,我在都市殺瘋了 重返80,百元彩禮娶嬌妻 寶可夢:我能聽見道具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