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北鬥試驗3號衛星’發射成功的新聞,並沒有任何報道。
全國百姓們沒有人知道,華夏航天一個裡程碑意義的誕生,華夏航天迎來一個新時代。
幾天以後,京城召開了一場航天領域的會議。
這次會議的級彆非常高,老人親自出席這場科學技術會議,除此之外,不是學部委員,便是華夏科學技術領域的中堅力量。
此次會議有兩個議題,一個議題是‘北鬥衛星導航係統’,一個議題是‘載人航天工程’。
在會議上,通報了‘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北鬥試驗3號衛星’發射成功的事。
“我們將用10年時間,發射38顆‘北鬥衛星’,在10年之後,也就是1995年完成‘北鬥衛星導航係統’組建,屆時確保太空有全球覆蓋率高達98的24顆‘北鬥衛星’,組建整個‘北鬥衛星導航係統’,再用10年時間,進行更新換代,到2005年我們‘北鬥衛星’實現第二代。”劉韜彙報著關於‘北鬥衛星導航係統’的規劃。
‘北鬥衛星導航係統’不是一蹴而就,他計劃曆時10年時間,組成第一代的全球衛星導航係統。再用10年時間,組成第二代的全球衛星導航係統。
這是大事,國家大事,涉及到方方麵麵。
軍事領域,民用領域,都得進行相應的調整、配套。
地麵上得有主控站、數據注入站、監測站,也就是說接下來要修煉1個主控站、3個數據注入站和5個監測站。
除此之外,便是作為用戶端的gs接收機。
最少隻需其中3顆衛星,就能迅速確定用戶端在地球上所處的位置及海拔高度,所能收聯接到的衛星數越多,解碼出來的位置就越精確。
而這裡麵,自然分為民用的標準定位服務和軍用的精確定位服務。
軍用的定位服務,定位精確度就高得多了,遠高於民用的定位服務。
北鬥導航係統擁有著多種優點:使用低頻訊號,縱使天氣氣候不佳仍能保持相當的訊號穿透性;全球覆蓋率可以達到98;三位定速定時高精度;快速、省時、高效率;應用廣泛、多功能;可移動定位;不同於雙星定位係統,使用過程中接收機不需要發出任何信號增加了隱蔽性,提高了其軍事應用效能。
整個‘北鬥衛星導航係統’,盤山集團將作為主導,出技術、出資金,航天航空總公司負責發射‘北鬥衛星’,同時雙方一起進行應用開發。
這就要求,接下來國家在這方麵的教育資源傾斜,需要培養更多的航天專業等相關專業的人才。
整個項目,這十年時間大概要花一百億人民幣!
一百億人民幣,這是遠遠超過華夏在航天方麵的開支!
要是沒有劉韜搞定相關技術,那麼華夏起碼需要花二三十年時間,整個開支起碼達到三四千億人民幣。
這就是劉韜的作用,為華夏科學技術研發節省大量時間,同時節省大量的科研投入,少走彎路。
十年發射38顆‘北鬥衛星’,這意味著平均一年發射38顆‘北鬥衛星’。
而在之前,華夏一年都不一定發射一顆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