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永強記得很清楚,當年跟著蘇聯專家進行三門峽水利工程的設計,爬山涉水,克服了重重困難,最終才完成設計,然後參與了三門峽水利工程的施工。
當初剛參與設計時,他才17歲,等到三門峽水電站第一台機組發電,他離開三門峽水電站時已經36歲。
然後他到了西南,參與西南的水利工程設計與建設。
他參加工作,已經整整40年。
華夏也從跟著蘇聯人學習設計、建設水利工程,到現在可以獨立自主設計、建設大型水利工程。
過去近15年,華夏建設了一大批水利工程,湧現了一大批成果,在全世界獨領風騷。
甚至華夏還到海外設計、建設水庫水電站。
雖然即將60歲,但是翁永強卻充滿著工作的激情。
是的,翁永強相信,隻要祖國需要,他還可以健康工作20年,工作到80歲。
劉韜笑了笑,沒有多做什麼。
這些老一輩,你讓他休息,他肯定不願意休息,休息都會覺得渾身難受,很快會出現各種毛病。
劉韜、翁永強走向大壩,和向家壩一樣,左岸設置一級垂直升船機,最大提升高度為1142米,可以通過2500噸一頂兩駁船隊,或者1000噸級一頂一駁船隊,千噸級船舶過壩秩隻需15分鐘,比三峽船閘5小時的平均過壩時間可謂是兵貴神速。
當然這並不是說金沙江四大水電站的過船設計能力要比三峽船閘先進,而是因為兩者對船舶通航不一樣,金沙江的規劃設計通航能力是1000噸級船舶,而三峽不一樣,三峽大壩規劃設計通航能力是10000噸級船舶。
第二天,劉韜離開溪洛渡水電站,來到了白鶴灘水電站。
現在白鶴灘水電站還沒有進行首批機組發電,預計還要三四個月左右,才能進行首批機組發電。
白鶴灘水電站位於川蜀省寧南縣河雲省巧家縣境內,水庫正常蓄水位825米,相應庫容206億立方米地下廠房裝有16台機組,裝機容量1600萬千瓦,多年平均發電量6024億千瓦時。
白鶴灘水電站完全竣工後將淹沒耕地22萬畝、林地102萬畝,搬遷人口數萬人。
整個白鶴灘水電站拔地而起,依山而建,險峻的高山峽穀中雲霧繚繞,靜立在山體兩側的七台纜機似七仙女般下凡,這是七台30噸級纜機,專門用於白鶴灘水電站大壩混凝土材料吊運。
白鶴灘水電站的總工程師是孫大洪,今年65歲了,孫大洪也是目前的華夏工程院院士,1958年國家計劃在白鶴灘興建特大型水電站,由捷克斯洛伐克專家提供技術援助,那時候孫大洪便是骨乾技術力量。
可惜1961年雙方分道揚鑣,白鶴灘水電站前期工作停止,勘測隊撤離。
孫大洪參與了白鶴灘的所有工作,在70年代調往水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