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就僅限於以色列。
除此之外,因為在中東阿拉伯國家沒有軍事基地,美國能對中東阿拉伯國家施加的影響力其實很有限。
而且美國也不得不顧忌到歐佩克組織以及阿盟!
歐佩克組織,如今有著13個成員國,而這裡麵又以中東阿拉伯國家為主,特彆是沙特!
阿盟,現在有著沙特、埃及、伊拉克、約旦、黎巴嫩、敘利亞、也門、科威特、阿聯酋、阿曼、卡塔爾、巴勒斯坦共12個成員國,同樣是以沙特為首。
阿盟擁有著阿聯軍,阿聯軍目前共有50萬兵力,裝備著大量的坦克裝甲車,是一支機械化部隊,而且還擁有空軍以及海軍,是中東最強大的一支武裝力量。
歐盟都沒有一支屬於歐盟的軍隊,但是阿盟有。
再加上中東各國,武裝力量可是眾多。
中東各國的軍事力量加起來,那可是超過兩百萬之巨,緊急動員的話,估計都能動員四五百萬部隊。
而且中東關係著太多太多利益,蘇伊士運河是黃金水道,紅海、阿拉伯海、波斯灣這都是石油運輸命脈,再加上石油的重要性,都不需要什麼,如果歐佩克再次向歐美進行石油禁運,整個歐美日子都會很難過,通貨膨脹都會起飛。
如果歐佩克放棄石油美元體係,那麼對於美國將是致命的打擊。
所以開完會後,美國決定派出兩波人馬前往中東,一波由國家安全顧問萊斯率領代表團前往以色列,要求以色列軍隊撤回戰前邊界;一波人馬由鮑威爾率領代表團前往中東各個阿拉伯國家,表明美國的態度,安撫中東各個阿拉伯國家。
除此之外,位於地中海的一支航母艦隊前往以色列領海,一支位於印度洋的航母艦隊前往阿拉伯海。
美國展開外交周旋,想要給巴以戰爭降火。
然後便是喬治沃克訪問北極熊,雙方簽署了削減進攻性力量條約和雙方新戰略關係宣言,以及關於中東問題、反恐合作等6項聲明。
隨後喬治沃克則是從北極熊那裡前往歐洲,訪問歐洲主要盟國,洽談著中東問題、反恐合作等方麵,要爭取盟國的支持。
而歐洲各國這段時間因為石油價格大漲,也是對美國和以色列充滿怨氣。
原本去年美國9月11日遭遇到襲擊後,大量資本流出美國,起碼有上萬億美元流入歐洲,讓歐洲回了一波血,經濟發展也整體還算不錯,歐元正式在歐元區12國流通,在一體化方麵跨出實質性一步。
雖說阿富汗戰爭爆發,極端組織不滿歐洲各國加入阿富汗戰爭,對歐洲各國展開報複,導致歐洲各國損失不小,麵臨著嚴峻的社會治安問題,國民對社會安全感大幅度下降,但是相比得到還是可以接受。
但是此次巴以爆發戰爭,推高油價,對於歐洲那影響可就大了。
雖然歐洲在美國去工業化後,也跟著走向去工業化,但是不代表著歐洲沒有工業,相反歐洲還有很多工業,這石油是工業的血液,石油價格漲,意味著生產成本上升,消費價格也會跟著漲,在國際市場上難免會處於競爭不利地位。
雖然對美國、以色列充滿意見,但是為了壓製國際油價,歐洲各國也不得不選擇配合美國,向中東各國施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