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事情算是“告一段落了?”
自己這邊沒什麼損失,還因禍得福獲得了大量的活動資源。
應用得當的話,自家百貨這邊的業績肯定還能再上一個大台階!
而此消彼長,小紅桃他們家失去了平台資源之後,銷量必然萎靡,帶來的就是他們家產品的名次下滑,自然銷量進一步下滑。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但不值得同情
不過這次事情能這麼快,這麼順利的解決,一來是周蓮的歪打正著,下一次再這麼乾的話,肯定是不合適了。
其次就是小紅桃他們家沒什麼經驗,做事做得太糙了
所以總結來說,這次的事情處理得有很大的偶然性和不可複製性!
以後萬一是遇到了那些手段高明的商家競爭對手的話。
大概率就是得按照律師那邊說的方式了,得幾個月,甚至大幾個月才能出結果
所以這個事,給吳舟再度提了個醒
商家競爭,不一定都是明刀明槍,還有背地裡的小手段。
一定要防患於未然,在沒有足夠強大之前,最好還是蟄伏起來比較好。
但同時,也需要提前地把風險找出來,提前地想好應對措施。
而這個風險
吳舟回顧公司裡的所有環節,去思考哪些環節最為重要
首先,就是“供應商”,這是源頭,這個肯定是最重要的。
沒有貨的,就不存在自己這邊所有的商業行為,一旦主銷款斷貨,或者出現什麼質量問題的話
隻是才想到這裡,吳舟都忍不住一個寒顫,之前太過順利,這塊兒還真沒細想,此刻稍一細想,如果未來的競爭對手是針對自家供應鏈這塊兒的話,那自己這邊
“必須得和代工廠好好談一談”
主銷款的供應商必須要“強把控”。
自己建廠或是入股?
這塊兒業務得有一個自己“特彆放心”的人,幫自己管理這塊兒的事。
"還有沒有其他方式?”主要是吳舟覺得,一旦是工廠綁定的話,那自己這邊能做的產品就會“鎖死”,不那麼靈活了。
當下公司還小,電商平台發展有那麼快,競爭也是極其的激烈,如果自己鎖死在一個領域,供應鏈這塊兒風險是沒了,但市場競爭的壓力可就大了。
思索了一陣子之後,吳舟開始去看看那些頭部大品牌在這塊兒是如何應對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