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陳宮與徐庶看來,卻是根本沒有這種事。
先生何等大才?一舉一動皆有其用意!
更何況他們最先了解的語文一冊之中,這又是何等重要的東西?這識字之術為何排在最前麵?
李餘看著兩人的動作,就知道這兩人絕對是又想岔了。
李餘之所以讓這兩人不要提,隻是因為自己確實沒有教劉辯什麼罷了,開口想要解釋一下,但最終卻還是沒有開口。
現在李餘的話,對他們已經沒有半點作用了,往差處說的話,隻會被他們認為是自謙,往好處說的話,更是會被這些人誇大。
與其如此不如閉嘴算了,就讓他們這麼以為吧,反正都是要死的,管這麼多做什麼?
第二日一早,大軍開始啟程。
當大軍行進之時,百姓皆在路邊相送。
以往這些百姓在遇見大軍的時候,唯恐避之不及,然而張遼麾下的大軍卻是不同。
張遼自從歸附李餘之後,張遼就在李餘的命令之下,開始嚴格約束士卒,不可搶奪百姓財物。
要知道打仗往往打的其實就是士氣,而最簡單就能提升士氣的手段是什麼?
自然是就是承諾士卒,破城之後大索三日,搶掠無罪之類的。
然而李餘卻是怎麼也不允許張遼麾下的士卒搶掠,甚至有人敢搶掠,就直接斬了。
這一點張遼起初並不理解,然而如今卻是終於明白了為什麼。
這一次出征,百姓不僅沒有退避,而是因為張遼軍中良好的軍紀,與李餘的名聲。
百姓竟然自發的為大軍運送糧草,以及各種動作支援前線將士。
這讓原本人數就不多的大軍,可以儘可能的騰出手來,不必為押送物資而花費人手。
甚至當呂布到了陽翟之後,當地的百姓聽說是李少府麾下大軍,不僅沒有跑,甚至還出了不少青壯,為大軍協助守城。
張遼看向李餘不由得讚歎道,不愧是先生,對百姓如此,其他的各種便利,就會接踵而至。
正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潤物細無聲之所為。
當李餘走出的時候,兩側的百姓皆朝著李餘行禮,其中有不少學習了李餘寫下的識字之法的人,更是對李餘行弟子之禮。
就在這時前方傳來了一陣聲響,李餘看向前方,這才發現是何太後和劉辯。
劉辯對李餘行了一禮之後,然後在何太後的示意之下,開口念起來了。
“今國有難,諸將以赴,乃啟上蒼,佑我將士,百戰得還,逆賊當亡……”
一番檄文念罷之後,劉辯這才端著一杯酒上前,來到了李餘的麵前。
“還請我師飲下這杯。”
李餘見狀也不再客氣,將酒杯拿起一口飲下。
百姓聽見劉辯稱呼李餘為我師,這才明白天子拜李餘為師,並非是傳言。
對於天子拜李餘為師,百姓不僅不會覺得李餘是權臣,反而覺得天子拜李餘為師,即便是如今不頂事,日後也必定是明君。
無他,親賢臣遠小人,便可成一代明君。
在一番誓師之後,大軍繼續啟程。
得天子相送,還有天子之師相隨,大軍的士氣開始極度增高,甚至連行軍速度都比平時快了幾分。
原本自洛陽至陽翟需要三日,而在士氣大增的情況下,兩日就已經到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