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將種師道臨危受命,他久居邊關,身經百戰,在軍中威望極高。
接到朝廷的緊急命令後,種師道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和高效的組織能力,僅用了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就迅速集結了十萬邊軍。
這十萬邊軍,是大宋朝的精銳之師,他們常年駐守在邊關,與外敵進行著殘酷的戰爭,曆經了無數次戰火的洗禮。
士兵們身著厚重的鎧甲,手持鋒利的長槍、大刀和強弩,眼神中透露出堅毅和果敢。
他們在長期的戰鬥中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無論是在廣袤的草原上與遊牧民族的騎兵展開激戰,還是在險峻的山地中抵禦外敵的入侵,都表現出了頑強的戰鬥意誌和出色的戰鬥素養,是大宋朝最後的軍事支柱,也是朝廷平定內亂的希望所在。
為了儘快平息叛亂,朝廷製定了詳細而周密的戰略部署。
種師道根據四大賊寇的勢力分布和強弱情況,將十萬邊軍精心分成了四路。
考慮到王慶的勢力最為龐大,對朝廷的威脅最大,種師道親自率領一路大軍,帶領名精兵強將,浩浩蕩蕩地向王慶的地盤進發,決心全力以赴,一舉擊破其核心勢力,為朝廷除去這一心腹大患。
種師中領命前去攻打史文恭據守的梁山。
他深知梁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而且梁山好漢們個個武藝高強,英勇善戰,絕非等閒之輩。
因此,在出征前,種師中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他仔細研究了梁山的地形地貌,收集了大量關於梁山好漢的情報,製定了多種進攻方案,同時加強了對士兵的訓練,演練了針對梁山地形的戰術,準備以智取勝,突破梁山的防線。
吳玠則率軍奔赴河北,目標直指田虎的老巢。
河北地區山巒起伏,地形複雜,田虎在當地經營多年,根基深厚,手下的將領和士兵熟悉地形,擅長山地作戰和遊擊戰,這給吳玠的征討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吳玠深知此行艱難,一路上小心翼翼,不斷派出斥候偵察前方的敵情和地形,同時加強對士兵的紀律教育,要求他們嚴格遵守軍令,不得擾民,爭取得到當地百姓的支持和幫助,以減少進軍的阻力,確保能夠順利地搗毀田虎的勢力。
劉光世的目標是江南方臘。
江南水鄉河道縱橫交錯,地形複雜多變,方臘的起義軍深得民心,熟悉當地環境,擅長水戰和遊擊戰,這使得劉光世的征討任務變得異常艱巨。
劉光世針對這些特點,積極籌備水軍,訓練士兵的水戰技能,同時與當地的一些地方勢力進行接觸,試圖分化瓦解方臘的陣營,為征討行動創造有利條件,最終實現剿滅方臘,平定江南之亂的目標。
然而,此次邊軍調動關乎重大,一旦消息泄露被他國察覺,大宋內部空虛的情況將暴露無遺,必將引發外敵入侵,後果不堪設想。
因此,朝廷采取了極其嚴格的保密措施,一切行動都在極度隱秘的情況下進行。
對所有參與邊軍調動的人員下達了封口令,嚴禁泄露任何機密信息,同時加強了對周邊地區的監視和巡邏,防止消息走漏。
但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這一機密最先被史文恭知曉。
朝堂之上,梁世傑擔任著重要職,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梁世傑得知了朝廷調遣邊軍的消息。
知道此事事關重大,當即便將此消息告知給了留守於東京之內的情報司。
情報司的人員深知此事非同小可,不敢有絲毫的耽擱。
當即便以信鴿之術告知給了史文恭。
史文恭得到情報後,頓時大驚失色。
他心中暗忖,未曾料到徽宗竟被逼至如此境地,不惜動用這等精銳邊軍來對付他們。
深知邊軍的厲害,這些將士常年在邊關浴血奮戰,曆經戰火的殘酷洗禮,無論是戰鬥經驗還是戰鬥意誌,都遠非往昔那些官兵可比。
根本不是當初高俅、童貫所率官兵所能相媲美的。
若十萬邊軍全力圍剿梁山,那將是滅頂之災,其威脅遠遠超過之前的任何一次征討。
好在當初他有先見之明,聯合了田虎、方臘等人共同反宋,使得朝廷不得不分散兵力。如今雖暫時逃過一劫,但形勢依然嚴峻。
史文恭迅速冷靜下來,深知此刻必須迅速采取行動,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當機立斷,揮毫寫就四封信函。
一封加急送往梁山,命令梁山上下即刻進入最高戒備狀態。
信中詳細要求聞煥章加固山寨的防禦工事,多多囤積糧草和武器,加派人手日夜巡邏,密切關注周邊的一舉一動,全力準備迎接種師中的大軍。
另外三封信則分彆派情報司秘密送往王慶、方臘、田虎處。
此時,這三人還蒙在鼓裡,對邊軍即將到來的討伐一無所知。
史文恭深知,在這亂世之中,四方勢力相互依存,唇亡齒寒。
若其他三方被邊軍突襲而遭受重創,梁山獨木難支,大業將毀於一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