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一種能力。
這種能力很重要,大大提高治療成功率。
秦耕彆說這些病人都是他親手檢查,親自開的醫囑,他記得清楚。即便是在前世,他在急診中心,彆人開的醫囑他也記得。
在急診中心,像他這樣的正教授就有14人,副教授30多人,主治醫生170多人,研究生,進修生,實習生加起來500多人。
他所在的急診中心,和一所醫院規模差不多大。
每天,他們管的在床病人有300到400人。
秦耕是上級醫生,主要負責指導和會診搶救,他看過的醫囑,都能過目不忘。
當然,不是400病人他都過目,他過目的也就是少數危重的。
但是,他有一種能力,這是秦耕水平很高的根基,他記得他會過診的所有病人的醫囑。
等鄒曉漁翻開病曆看醫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秦耕嗯了兩聲,沒有表態,但是說了幾句對鄒曉漁很有刺激的話。
“醫生的基本功,一是記得病人的主要症狀與體征,二要記得病人的化驗結果,三要記得醫囑。如果這三樣都不記得,你就永遠不可能是優秀的醫生。鄒曉漁,希望你刻意去訓練這方麵的能力。”
這等於是教絕招啊!
鄒曉漁暗暗下決心。
後麵的病危病人,秦耕都是這樣處理的,先考鄒曉漁,要他評價,要他拿出處理意見。
雖然鄒曉漁處理的措施秦耕並不完全認可,但是對鄒曉漁的幫助是非常的大的。
秦耕儘快結束了查房,把時間留給鄒曉漁和王國平。
他們開始寫病程記錄。
秦耕又到5床肺炎病人那裡觀察病人去了。
這是一個極重的病號。
“血鉀報告有了嗎?”
剛才病人血鉀高,秦耕做了一些處理,速尿利尿,糖水加胰島素是兩大降血鉀措施。
血鉀太高了,會引起心律失常死人的。
“血鉀化驗單來了,降下來了,48。”張慧賢趕緊回答。
“嗯。尿量有多少?”秦耕又問。
“剛才倒了,尿袋子裡的是這段時間的尿量。”張慧賢在推藥,沒時間看尿量。
秦耕彎腰看了一會,滿意地說:“1個小時有200毫升。可以。”
接著,秦耕又一次認真觀察黏膜的顏色。
70年代當醫生,比幾十年後做醫生難多了,幾十年後,各種儀器設備,基本上沒有太多醫學技巧的人也能做一個不錯的醫生。
70年代醫生,望觸叩聽等基本技能,都是醫生的吃飯本領,但到了幾十年後,這些技能就不再重要了。醫生隻要會開ct,b超等,診斷又快又準。
現在不行,基本技能很重要。
秦耕本來就是醫學院的二級教授,1他的基本技能本身就很紮實,所以在70年代,就如虎添翼了。
喜歡年代,小醫生的精彩人生請大家收藏:年代,小醫生的精彩人生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