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來,警方對這起案件的調查從未停歇,他們審查了1000多名可能符合條件的對象,但每一次的調查結果都未能帶來突破,讓警方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儘管警方為了激勵公眾提供有價值的線索,將懸賞金額提高到了5萬元,但由於關鍵線索的缺失,案件背後的真凶始終未能被找到。
時間如同白駒過隙,轉眼間,黎明石灰場的八屍案已經過去了九年。
這個案件如同一塊沉重的石頭,壓在每個參與調查的警察心頭,成為他們職業生涯中難以磨滅的記憶。
2016年,公安部為了解決長期未破的疑難命案,開展了一次大規模的攻堅行動。
攻堅組的專家們彙集了全國各地的刑偵精英,他們對這些懸案進行了重新的審視。
對於黎明石灰場的案件,專家們詳細了解了現場情況、過去的偵查過程以及所有已知的證據。
專家們對案件的每一個細節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不放過任何可能的線索。他們利用最新的刑偵技術和方法,對舊有的證據進行了重新檢驗,希望能夠找到之前被忽視的證據,或者從新的角度解讀案件。
在案件陷入僵局多年後,一位專家提出了一個關鍵的建議:考慮到案發後組織過兩次足跡采集工作,是否有可能某些參與收集足跡的人員私自保留了一些足跡樣本?
攻堅組迅速采取行動,動員並號召所有當年參與足跡收集工作的人員,補交他們手中可能保留的足跡樣本,並承諾不會追究任何人的責任。
這一策略很快取得了成效,共有50多份足跡被補交上來。
在這些補交的足跡中,一枚足跡引起了專家們的注意。
在第一次采集足跡時,一名男子登記的鞋號為40碼,但其足跡與案發現場的足跡並不吻合。
而在第二次采集時,這名男子登記的鞋號變為了42碼,但這次的足跡卻沒有被提交。
攻堅組的三位足跡專家對這兩份足跡進行了仔細的分析和比對,他們發現雖然鞋號不同,但兩次采集的足跡實際上屬於同一個人。這一發現讓專家們確信,這個人的足跡非常可疑。
經過進一步的調查,警方確認了這個人的身份:黃世飛。
他的足跡與案發現場的足跡高度吻合,這使得他成為了案件的主要嫌疑人。
警方迅速行動,第一時間將黃世飛抓捕歸案。
在警方的審訊下,黃世飛最終崩潰,承認了自己的罪行。
他供述,當時他作為當地群眾巡邏隊的一員,參與了足跡采集工作,並且負責登記。
他利用這個身份的便利,故意沒有登記自己的第二份足跡,以此掩蓋自己的犯罪行為。
黃世飛與石灰廠有著生意上的往來,他有時會開車為石灰廠運送石頭。
案件中的一名死者,黃世貴,是黃世飛的表哥。
這解釋了為何凶手在作案後會給黃世貴的屍體蓋上一件衣服,顯示出了一種扭曲的親情關懷。
正當警方準備將此案的所有證據和材料整理完畢,移交給法院進行審判時,黃世飛卻在看守所中突然死亡。
這一事件的發生,讓案件的調查再次陷入了迷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