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五年三月十日,劉卓令人傳來了濟南府知府樊時英。
“樊知府,山東六府的水泥路修建的進度,你可知曉?”劉卓詢問。
“回撫台大人的話,山東境內,隻有登州府城至萊州濰縣的水泥路建成貫通。其它各州府由於準備時間的較晚,未能開始修建。”
“不過,各府已在去年都在道路沿途備上了大量的材料。下官相信,憑借著近萬人的努力,一定可以儘快修好。”樊時英十分恭敬的彙報著,絲毫沒有因劉卓年齡而有任何的怠慢。
但是,此時的樊時英心中卻是犯起了嘀咕,怎麼那麼多人關心水泥路。先是萊州府的朱萬年,接著是前任巡撫王惟儉,然後就是這位劉大人。
“修建水泥路利國利民,是關乎數十萬百姓生計的大事。省內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借口阻撓、影響水泥路的修建。違反者,嚴懲不貸。這是其一。”
“其二,估計等不到山東省東西向的水泥路貫通,相鄰各省、州府就會前來取經。此外,本官已令其擴大施工隊伍,濟南知府在招收人手方麵必須予以協助。”
“其三,水泥路建成後,濟南府、乃至整個山東都會迎來高速發展期。我提議由省內的商人合力在城外修建大型倉儲、中轉、交易市場,官府入駐收稅,稅率按照二十稅一執行。”
“其四,東西向水泥路建成後,我建議各州府的重要縣城之間、府城與縣城間修建水泥路。”
“以上水泥路的修建全部由商人主導進行,官府派人監督、協調。”劉卓將自己所能想到的全部說出來,中心思想就是圍繞著水泥路的修建。
“大人,商人這方麵恐不好強製乾涉,若是手段過於強硬,操之過急的話,隻會適得其反。”樊時英有些擔憂,不知道這撫台大人以前怎麼和彆人打交道的。
“無妨。還有一事,傳信給本省六府知府,四月一日,在巡撫衙門議事。”劉卓吩咐著。
“下官領命。”樊時英。
“本官初到濟南府,人不生地不熟。樊大人可否在閒暇時詢問濟南府及其它州府的商人是否有興建大型市場的意願。若是徐大人能夠促成此事,本府必將上奏朝廷嘉獎你在任的功績。”劉卓態度謙虛,言辭溫和,恭敬有禮。但是,心中想的卻是把市場籌建任務推給樊時英處理。
“固所願也,不敢請爾。”樊時英一臉微笑,十分爽快的答應下來。
樊時英實在沒想到,這撈錢的好處,撫台大人也往外推,真不知他是怎麼想的。登州集市的成功就是一個例子,如今,若是傾力籌建,不愁日後沒銀子花。
看著樊時英爽快而又興奮的樣子,劉卓十分疑惑,自己是哪裡做錯了?
……
天啟五年三月十二日,撫台衙門發了募兵告示,並列明了募兵條件與募兵的待遇。濟南知府衙門也隨即發出了招工告知書,列明了工作的內容與待遇。
天啟五年三月十三日,陳川平收到了劉卓的消息後,火速趕到了濟南城。
“短短數月不見,公子就升任了山東巡撫,這升遷速度在我大明朝可不多見啊。”陳川平大笑著。
“這些都是彆人賞的,隨時可以被人拿走。我召你來有事相商。你還記得去年準備的六千青壯勞力嗎?”劉卓望著陳川平十分嚴肅的詢問。
“記得,他們的表現都很不錯。”陳川平笑著誇獎道。
“你這次返回施工場地後,詢問那些人的意願,看他們是否願意繼續在山東修路?”
“願意留下的,按照勞工的標準每日支付報酬;至於不願意留下的,我會將差人將他們送往遼東。”劉卓直截了當,向陳川平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公子,若是任由勞力離開,且不說商行得支出不少的銀兩,又該從哪裡再招收熟練的勞工?”陳川平有些肉疼的勸說,那六千人中即便是離去小半都會影響水泥路的進度。
“這不是人手招收的問題,也不關乎耗費銀兩多少。當時與李有為、張義約定好的,就是一年時間。做人得說話算數,萬不能言而無信呐。”劉卓覺得必須按約定執行。
即便如今李有為身死,張義未能痊愈。但是,當時的約定還在,必須言而有信。
況且,這些遼東百姓對於一年的工期也是清楚的。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誠信是為人之根本。
“銀兩的事,你不用操心。我已經決定令各省的掌櫃,放棄諸多縣城的經營,調集人手、銀兩前往濟南。你也無需擔憂人手不足的情況,官府會出麵協助招攬人手,推動水泥路的建造。”
劉卓一方麵說出自己必須這麼做的原因,另一方麵將銀兩與人手招收的問題全部解決了。
“既然公子都這麼說了,我也隻能按照公子的意思執行。”陳川平隻能無奈遵從。
看著陳川平為商行操勞揪心的模樣,劉卓也是有些心疼,隻能開口勸說。
“川平,如今我從各地召回了不少的管事、掌櫃,等這些人趕到,你那就不用這般操勞了。以後,你也無需各地奔波,就和我一起經營濟南府。如何?”劉卓態度溫和,誠意十足的講述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