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手中執卷,看其內容。
神話境的境界本身,會根據和天地互感的程度不同,而有些差異,有前中後等幾個階段。
不過曹操有外掛輔助,以國之興衰來對應修行,其實是弱化了境界的限製。
進入神話境最大的好處,不是力量上的提升。
而是一些神話層麵的兵策,神通,需要達到神話境,和天地深度契合,才能使用。
曹操此前突破神話門楣,經過這段時間的沉澱,已徹底穩定了境界。
他的天賦兵策,聆聽戰場,文脈天賦洞悉,還有瞞天過海,暗渡陳倉等神通,也都隨之變化,達到了新的層次。
曹操看過簡卷,將其放在一旁。
這手卷是西漢的一位帝王所留,是武帝的後代。
其在手卷上說,武帝晚年曾多次封禪,目的是追逐超越天子的人皇大位,乃至尋找帝王長生的方向。
都說殷商之後,人間之極是九五,再無九九人皇…
以武帝的雄心抱負,不滿足於天子,而尋求傳說中的人皇之位,想要長生,再正常不過。
不過他應該是失敗了,不然不會入葬。
曹操看了眼殿外。
黃忠,趙雲交融國運,成功突破後,要溫養數日,才能結束。
其他幾人的氣機,在和天地契合到一定程度後,卻是出現了停滯。
魏以武立國,平複亂世,所以武將們先晉升,突破神話壁壘。
文脈方麵,亂世初治,還遠達不到昌盛,差了些氣數。
曹操將思緒拉回到眼前,麾下有了神話境武將,將是另一種打法。
他的視線,再次落在地圖上,打量周邊四鄰。
————
鮮卑腹地,草原深處。
阿伏於和幾個人,站在一座大帳前。
三月下旬,凜冬已過。
鮮卑有不少部落,開始往北遷移。
他們所在的位置,往北看去,車馬馱伏著帳篷,各部驅趕著牛羊,孩童婦孺隨隊而行,遷移的隊伍,綿延數裡。
阿伏於身畔是他的幾個弟子。
其中一個女人,身著白裘,襯的膚色勝雪,黑白分明的眸子,流轉生輝。
她和其他幾人,都在打量部落北遷的隊伍。
有種莫名的淒涼感。
“隻一次戰敗,我們就遷移,放棄了最豐茂的草場……恐怕很多部落,會心生不滿。”
說話的是個中年壯漢,穿著整張狼皮縫製的袍子,狼頭還搭在肩上。
他是一個中型部落的首領,也是阿伏於的記名弟子,素來驍勇。
他對這次北遷,非常不認同。
白裘女子步六孤道:“萬俟古,你是在質疑師尊?”
“雖然才一次戰敗,卻是一次大潰。
何況此前還有東西鮮卑的慘敗。
我們損失的人馬,大半是我們本部精銳,多達數萬青壯。我們北遷,不獨是為了防備漢人,而是我們內部。
你想過沒有,如果再次戰敗,那時候想撤走,就來不及了。
我們當年吞並的那些部落,不會再聽從我們的命令,局麵將不可收拾。”
萬俟古看了眼前方的阿伏於,沒敢爭辯。
其他人沒有阿伏於的修行,並不知道南方的神州,立國後僅過了一個冬天,就數次變化。
阿伏於之前看到大魏立國時的氣象,便意識到魏後續會以武祭國,靠征戰來拉動國運再次攀升。
今日稍早些時候,阿伏於再次生出感應。
南向的天地,有一股犀利的鋒芒遽增。
一個冬天的時間,大魏的國運數次攀升,對周邊各族來說,簡直觸目驚心。
此時北遷,能得到休養生息的機會,翌日還有重返南下的希望。
阿伏於慢慢握緊拳頭,沉聲道:
“步六孤,你去吧。”
步六孤答應一聲,給阿伏於執禮後,晃身隱去蹤跡,往西南方向去了。
阿伏於身邊有幾個人,也跟著她一起離去。
三月下旬。
曹操傳令各方,將漢土的國境,第二次往北延伸。
鮮卑北遷,想獲得喘息,那就一步步蠶食其國境,往北逐步擴張,看他最遠能退到哪。
曹操在地圖上,勾勒出一條蜿蜒綿長的線條。
沒人知道,他新勾勒出來,像一頭雄雞的地圖,意味著什麼。
這地圖上最重要的變化,便是國境往北,會分兩次,大幅推進北移。
四月初。
曹操對天下十三州,發布了他自兗州掌權以來,十年間的第三次招賢令:
“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常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今天下初定,此求賢之急時!”
求賢令的核心內容就一個,便是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並鼓勵天下人,學以致用,入仕共治。
如今天下大定,求賢令一出,各地反響極大。
張榜處,圍觀者絡繹。
這是開國後第一次招賢,影響遠比上兩次大得多,可說是從者雲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