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的是大匠作禽滑忌。
一般看到他就有好事。
“急著找朕,工造上有突破?”
“陛下明鑒,有,還不止一個。”
禽滑忌騎著馬,在禁軍護持下來的。
這些大匠作,都是珍貴的手藝人,是大魏的重要家底,出入皆有兵馬護行。
“這段時間不少製備都有進展。臣有幾件東西,急著呈給陛下。”
曹操心忖看來製備那邊收獲不小,不然這老頭不會急著獻寶。
曹操跟隨禽滑忌,來到城郊製備營。
路過其比鄰的軍營時,聽到營地內的呼喝聲,叱吒雷動。
營內的大魏禁軍,正在操訓,練習刺襲,騎術,步兵陣列。
曹操單靠聽覺,便將軍營裡正在發生的種種變化,掌握的巨細無遺:
“仲康,擂鼓讓眾軍聚集,朕要看看他們的整編速度。”
軍營門口就有傳訊用的戰鼓。
許褚從馬上縱身躍到鼓下,擂動鼓槌。
震耳的鼓聲如雷轟。
地麵上砂礫跳動。
鼓訊一起,軍營內,不管是在操訓,還是在休整的兵士,立即動作,迅速穿配戰甲。
而後彙聚到軍營的空地上,按各自的位置入列。
這些士兵,以每兩列為一組。
後排的隊友,負責幫前排係上甲胄的搭扣。
然後兩列軍伍,同時轉身,前排成為後排,重複剛才的步驟。
一營五千軍,以最短的時間,完成列陣,穿甲,執刃,進入作戰狀態。
前後用時,不到一刻鐘。
這在需要配甲的冷兵器時代,已足夠高效,老卒的素質儘顯。
大魏禁軍,目前已有七萬人。
他們會定期去邊關輪換,以保證戰鬥力不衰,是曹魏五十萬帶甲大軍中的支柱。
“列陣!”
“變。”
“兩翼為鋒,全軍,進退,進退……”
前方令旗揮動,戰陣變化,方陣,雁翼,鋒矢,盾擊,種種陣列,聚散井然。
如今的曹魏禁軍,已勉強有了曹操理想中該有的樣子。
他熟知兵事,通過兵書上的部分記載,便能對曆史上的一些強軍的戰鬥力,有個大致判斷。
諸如秦朝最精銳的秦銳士,兵書上素有“十萬秦卒出三千銳士”的說法。
還有大秦的九原邊軍。
從秦朝傳下來的兵書上,便記載著秦銳士聚兵時,氣血狼煙連天,其中隱含一縷衝霄的血色。
曹操的親軍重騎,也達到了這一級,氣血狼煙,隱泛血色。
這是百戰勁旅,兵勢與氣血交融,千軍如一人,才能形成的武運氣象。
還有戰國初期的兵家半聖吳起,所創魏武卒。
兵書上的記載是其兵列陣,兵鋒化盾,堅不可破。
張遼,高順統領的陷陣營,亦勉強能觸摸到這一級彆。
另有虎豹騎,亦逐漸成為輕騎勁旅。
曹操在軍營駐足,臨時抽檢,隨後才來到隔壁的工造營。
進門就看見一列織機,木軸滾動,正在織布。
機器上的木軸,前後運作如搖臂,將線排列在一起,越編越密,布錦就在這個過程中誕生。
每台機器前,有兩個人負責操作,便能抵得上之前的十幾人。
生產力一下提升了七八倍。
有匠作拿過織好的布錦,遞給曹操。
“這是蜀錦?”
蜀錦以色彩自然鮮豔,織工精巧著稱。
其精美程度,有種巧奪天工的觀感。
曹操心忖怪不得蜀錦能傳續千年,在很長的一個時期,直接當錢用,具有購買力。
蜀錦分為經錦和緯錦兩大類。
其中經錦工藝,是蜀錦獨有的。
蜀地氣候適宜,具備了蜀錦需要的桑蠶絲及草木植物染料,等等獨有條件。
拿給曹操看的錦緞,不止於蜀錦一種。
有些是不遠千裡選送來的,也有的是現場織出來的。
其中最厚實的一種,質地要粗糙些,沒有花式,很簡單的麻布。
但很耐用,適合普通民眾做衣料。
最纖薄精細的一種,薄到能透視對麵。
隔著薄錦看對麵,有種朦朦朧朧的美感。
曹操用手揉了揉薄錦,輕若無物。
這麼輕柔的薄錦,又足夠舒適……曹老板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現有粗麻,織布,精棉,蠶絲等材料,能織出不同品級,對應不同人群的布匹。”
匠作彙報說:“這半年,我們共製備出紡機一百七十一台,都是這種新式紡機,分彆送往蜀地,杭、嘉、湖等紡織,手工相對發達的地區。
各地都有官辦的布錦坊市,將要進入開工製備階段。”
桑蠶一年能采集多次,到了這一步,速度會越來越快,滾動式增長。
大魏的生產力變革,算是邁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