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卑王帳的南北兩麵,是連綿的群山。
清澈的土拉河,從王帳以南的山腳下,自東向西,緩緩流過。
王帳東西兩麵,為廣闊的草原。
兩軍就在草原上列陣。
鼓聲中,充滿了肅殺的氣氛。寒光四射的兵戈,耀動每一寸虛空。
天色陰霾,風勢拂動。
兩軍的大旗,不斷發出抽打空氣的炸響。
曹操駐馬在一處高地上,身後的大氅,赤紅如血。
他在眺望不遠處的戰場。
五萬餘曹軍,披甲執銳,兵鋒煊赫。
鮮卑聚集各部,亦是人馬鼎盛。
兩方十餘萬部眾對峙,戰場綿延,蔚為壯觀。
“鮮卑八大王部會師,隻剩這些主力了。”
“此戰若敗,鮮卑將再無反擊之力。”
“他們還有兩支各部彙總的兵馬,分彆來自托蘭,車焜等部落。”
曹操馬側,跟隨著一眾被親軍隔開的草原部落首領,恭敬的給他介紹鮮卑的兵馬分布。
鮮卑以本部騎兵為中軍。
兩翼的萬人隊,是他們麾下部落共組的兵馬。
此時還願意站隊鮮卑,和魏軍死戰的,都是曆年來,多次南下劫掠過漢土的部族。
這些部族,從東胡,匈奴時期就存在,在草原上一代代繁衍,和神州世代為仇,如今人數已不多,遂成為鮮卑的附庸。
他們不可能,也不敢投降曹魏。
咚咚咚!
戰鼓仿佛在催促兩軍開戰。
曹魏前軍一動不動,穩如山巒。
張遼就在前軍統兵,正凝神打量鮮卑兵馬。
“曹魏的弩軍在哪?”
“我們隻要一動,他們必會出現!此時怕是藏在陣中,還未露麵。”
鮮卑軍後方,鮮卑各部酋首,將領,大祭司,拓跋詰汾等人,都騎在馬上。
有些酋首,是首次被人殺到家門口,親眼看見魏軍的威勢,臉上暗藏驚色。
曹軍裝備之精良,讓這些草原部落的人,大感駭異。
五萬曹軍全員披甲,前軍執長矛,後軍執短槍。
接戰在即,曹魏全軍卻是鴉雀無聲,絕沒有臨戰時的半點畏懼和躁動。
五萬軍宛如狩獵前,趴伏在那裡蓄力的猛虎!
“從兩翼出兵,斜向衝擊魏軍。
再以中軍緩行,互為策應,防備魏軍的弩箭攻勢。”
拓跋詰汾和大祭司稍一商談,斷然下令:
“興兵,不要讓魏軍先動!”
鮮卑人精湛的騎術和靈活性,隻有動起來,才能充分展現。
拓跋詰汾話落,戰號奏響。
鮮卑前軍,頓時催騎出戰。
戰馬揚蹄。
鮮卑兵在馬背上伏低身形,中軍往前緩緩推進,吸引魏軍注意。
其列陣的兵馬兩翼,卻是猝然竄出另外兩隊騎兵。
中軍和兩翼齊動,一慢一快,相互配合。
曹軍若應對失當,鮮卑兩翼和中軍的快慢,虛實,都將隨之變化。
甫一出戰,鮮卑就將輕騎的靈活性,陣列多變的特點,展現的淋漓儘致。
其側翼的騎兵,後發先至,速度如箭,刺向曹軍。
他們打算從兩翼,以斜向的角度殺上來,發揮輕騎優勢,規避正麵接戰。
高地上。
曹操嘴角牽起一絲笑意。
鮮卑輕騎的經典戰術,就是側翼破陣,進而撼動全軍,逐步蠶食。
一旦曹軍受到衝擊,出現混亂,鮮卑隨後跟進的中軍,立即就會全力衝刺,殺上來。
“陛下,末將請命出戰!”
駐馬在曹操身畔的馬超,躍躍欲試。
“不急。”
曹操往前壓了壓身子,矚目戰場。
鮮卑兩翼的騎兵,馬蹄翻飛,速度越來越快,已衝到魏軍兩百餘丈外。
馳騁中不斷變速,試探敵方的輕騎戰法,草原騎兵,確是用的更好。
其隊列交錯,人馬合一。
就在敵我矚目下,曹魏前軍忽然動作,往兩翼側分,讓出後方陣中的一支兵馬。
後軍呈斜麵,分兩列,正對著側翼衝擊接近的鮮卑騎兵。
這支曹魏兵馬,甫一出現,便是坐在地上,已蹬好了強弩。
鮮卑騎兵出列時,魏軍就有針對性的變化。
隻不過藏在軍陣內部,外人難以看見。
這些坐地蹬弩的部眾,是從西域抽調回來,麹義麾下的大弩士。
此戰,曹魏史無前例的動用了兩萬大弩士!
“平射,放箭!”
麹義一聲號令。
下一刻便是箭矢橫飛。
鮮卑騎兵,雖然早就在防備弩箭,隊形分散。
但隨著他們的接近,隊形自然收攏,變得密集。
而曹魏兵馬變陣,露出弩軍的時候,鮮卑騎兵,已衝到極近的距離。
因為距離近,弩軍放箭,進行平射,射速更快。
缺點則是最多隻能射兩三輪箭,敵騎就將衝到近前,威力有限。
咻咻咻!
萬箭齊發。
鮮卑衝在前方的人馬,成群結隊的栽倒。
曹軍弩射的威力,讓觀戰的鮮卑軍,悚然震驚。
有的箭矢射穿戰馬或士兵後,還能射殺第二排的兵馬。
這種威力,遠超常規。
此前叱雲伏的兵馬,被麹義阻擊,全軍覆沒,並未將遭遇魏軍弩射的情況,傳回鮮卑。
很多鮮卑人,都是首次看見曹魏的弩箭威力。
曹軍的弩,過半都增加了反曲設計,在原有弓弩基礎上,又一次提升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