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和,你抽調諜探,組織一批人手,設校事官一職,專門對內自查。”
“查官吏貪腐,查士族諸事,查地方不法,與衛尉互為配合。”
“但要記住,校事官沒有裁定權,隻有監察權。此事要牢記。”
往東去泰山的車駕上,曹操在吩咐賈詡。
曆史上的曹魏,東吳,都設立過校事官。
蜀漢也有類似的組織。
所謂校事官,是情報機構的一個分支。最早叫“刺奸官”,刺奸令、刺奸主簿等諸多名目。
這些情報官員的職責,是監視內外動向,防止貪腐,武官倒戈等等。
但設立一段時間後,校事官的監控範圍越來越大,內外百官與各地動向,皆是其監控對象。
此前曹操沒設相關職務,一來是有詞條提示,校事官的存在並不迫切。
再則還有其他一些顧慮。
但吳氏,王氏的事,讓曹操重新考慮了校事官的創立。
即便連年嚴查士族,查則必究,打掉了一批又一批,有些事依然難禁。
曆朝曆代如此,一旦牽扯到利益,在欲望驅動下,任何法例,都有人敢跨過去。
以後世明朝的酷刑厲法,也無法杜絕貪腐營私,可見人心如此。
不進一步肅法,時間越長,相關問題就越多。
佛家能反複潛入漢土,還說明大魏的諜子體係,在內查上仍有漏洞。
雖然佛家有不少人會眾生相,防不勝防,想杜絕他們進來,幾乎不可能。
但曹操經過吳氏的事,思慮數日,遂決定增設校事官,加強內監,減少類似事情的發生。
不過曹操設校事官的方式是檢查,執法,裁定,三權分立,與後世類似。
以免養出錦衣衛這種權柄過大的畸形組織。
賈詡當即把曹操的要求,逐一記下來。
“王氏的王權,在看榜時,說選舉吏員考核,考前就定好了名次,先從此事入手。
如果他說的是真的,和王氏有關的地方官吏,就有舞弊之嫌。”
“朕宣詔各地,反複強調選舉吏員時,舞弊者重責,仍有人敢犯。”
“給朕查清楚,嚴懲。”
賈詡心忖:陛下對王氏盛怒,和他們聯合地方官,想在選吏上動手腳不無關係,觸了陛下最不容碰觸的地方…選吏舞弊,為禍的是地方,撼動的則是國之根本。
“另,伯寧(滿寵)擅刑訊法理之事,傳朕口諭,調滿伯寧去程仲德麾下,任副職。”
程昱是九卿中的衛尉,讓滿寵任副職,意圖很明顯,就是進一步嚴肅法例。
曹操換了個話題:“在貴霜的諜子,安插的如何?”
“鮮卑戰敗後,往西逃走的部分潰兵,被人迎進貴霜,我們安插的一些人就在其中,趁機混了進去。”
賈詡:“在佛家也埋了幾個人,但多是外圍人手。
佛家畢竟是外族人,我大魏麾下,修行眾生相,能變化外貌者不多,很難真正把人手安插到他們內部。”
曹操想了想:“讓人和天竺聯係。婆羅門教與佛家打交道多年,掌握的消息必多。
先把大佛首,小佛首找出來除掉。”
賈詡忙應了一聲。
曹操掀開車簾。
沿路各地,州郡要員,有不少也在往泰山方向行進。
曹操又往西看去。
在他矚目的方向,數千裡外,便是貴霜。
大月氏之主波調,在鮮卑落敗,求和被曹操所拒後,就派出多路使節,分彆出使帕提亞帝國,康居國,還有天竺。
對康居,大月氏的目的是拉攏,連橫合縱。
理由是曹魏好戰,吞並四方之心,人儘可見。
魏國兵馬西來,先占了烏孫,而後逼迫康居割地。
大月氏想拉康居一起,結成共同陣線。
貴霜若敗在曹魏手裡,康居必然更為艱難,最好的結果也是降魏!
大月氏要和曹魏交鋒,康居舉雙手讚成。
使節來拉攏康居,康居順水推舟,樂見其成。
安息人建立的帕提亞帝國,與更西側的羅馬,摩擦不斷,背後又有大月氏,兩向皆是強敵。
對於大月氏的議和,帕提亞亦覺得對自己有利,率先同意。
另一側,天竺本就被大月氏吊打,對議和更是求之不得。
三方出使都很順利。
到五月中,貴霜開始往東線,和西域比鄰的方向,抽調兵力,進行補強。
貴霜當下的軍隊構成很複雜。
輕騎兵承襲了遊牧部族的特點,輕、疾、快。
其裝備也是遊牧騎兵的特點。
就是窮,缺少甲備。
但這種情況在他們成立貴霜帝國以後,慢慢得到改善。
他們正式從遊牧部族,變成了一個強大的國家,裝備也跟著不斷更迭。
他們先後往南北兩個方向,拓展土地,控製了整個河中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