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隻秘甲獸沿著山壁往下,來到主峰以北。
那裡的地麵上,有一座小山,原本因為低矮而毫不起眼。
但此時山體上方,竟也發出五色光暈。
下方的地麵上,出現了一個黑沉沉的入口。
兩隻秘甲獸,率先跑進了入口內。
“這裡位於主峰北側,我們此前探查過,沒發現異常。”
“是陛下大祭,讓這裡出現了變化!”
令晉等人此前曾鑿山取土,以秘甲獸深入泰山地脈之下,反複探查而無所得。
但眼下稍稍靠近,便見到這座小山露出的入口內,五色光暈彌漫,內部空間似乎很大。
幾人繼續靠近,仔細觀察,而後短暫商議,相繼走進了祭壇下的入口。
玉皇頂。
曹操同樣在觀察天空出現的異象。
從他的位置看去,能看見其他人看不見的一幕。
一截國運彙聚的階梯,在他腳下鋪就,往上方出現的天門蔓延。
而氣運階梯上,呈現出海市蜃樓般的景象。
有一個以氣運交織的身影,模糊浮現,正在往天門的方向接近。
那身影寬厚偉岸,身穿漢帝的皇袍,頭戴高冠。
曹操動用了洞悉的能力,矚目那身影。
他辨認出那身影的來曆,漢武帝!
數百年前,武帝也曾站在曹操相同的位置,以相同的方式,封禪祭祀。
當時的泰山之上,必也是國運交彙,留下了天地烙印般的景象,因為此刻的封禪而誘發重現。
曹操和武帝一樣,都曾開辟萬裡疆土,而後登泰山以封禪。
這等景象,怪不得武帝要多次封禪…他想探究五色祭壇,探究天門?
武帝虛幻的身影,在階梯上時隱時現,漸漸接近天門。
但在臨近天門前,他忽然駐足,停下腳步,似乎遇到了意外。
此時曹操所見景象變化,又出現第二個身影,同樣一身龍袍,負手登臨天門。
那是秦皇一統六國後,曾在泰山封禪時的過程。
秦皇漢武,都踏足過這條通向天門的道路。
曹操沉吟片刻,在祭壇上邁出一步。
濃重的紫色氣運,在他足下澆灌成紫玉般的階梯,往上方延伸。
國運鼎盛,憑借封禪來推動,才能接近那仙門。
曹操前行過程中,看見武帝在臨近天門的位置,駐足了很久。
更虛渺的秦皇,卻是在接近天門前,突然顯化祖龍魂,一舉衝入了天門內。
很快,曹操也來到武帝駐足的位置。
這時,他眼前的一應景象,都消失了。
武帝,秦皇,皆隨風散去,不見蹤跡。
他踏足這一區域,才明白為什麼武帝在這裡駐足,沒有繼續往前走。
因為前方已沒有了國運澆築的台階。
秦皇同樣是在不遠處駐足,放出龍魂,闖進了天門。
曹操前方,天門已經很近。
但門內混沌充斥,依然無法看見具體的情景。
他試著往前邁了一步。
然而邁出一半,又收了回來。
曹操思忖片刻,並未繼續往上走,而是一步步原路返回,退到了祭壇上。
眼前的景象,亦真似幻,讓他有些警覺,怕自己陷進求仙的執念當中。
秦皇、武帝兩人都癡迷求仙,會不會和他們在泰山的封禪有關?
武帝一次次封禪,或許是在天門裡,看見了某些東西,堅信‘仙’真實存在!
天空的異象,隨著曹操退回祭壇上而緩緩隱去。
封禪接近尾聲。
曹操手持金簡玉書,回看山下。
天上的龍魂,化為氣運,回歸他體內。
荀彧等文武,敲擊商王鼎的聲音,震蕩群山。
下方的魏軍,齊聲呼喊:
“陛下,陛下,陛下!”
“朕登泰山,宣天地之功,宣我大魏文武之功。”
曹操身畔,國璽從墨工袋內升起。
他伸手一指,國璽所攜國運,落雨般播散出來,融入在場文武,兵員,民眾體內。
封功,封的是大魏文武,往昔多年治國之功。
荀彧得到的最多,一股紫色的氣運柱,灌入其體內。
那是百官之首的氣運。
另一側的鄭玄得了國運加身,體內呈現出一股聖人教化的氣息,沐浴玄黃。
他本就站在半聖邊緣,假以時日,有望破境,再進一步。
還有一些臣屬,得了國運加持,各自體內都有氣息衝起,與大魏國運交融。
這次封禪宛如一次舉國大慶。
百官都有所得。
“臣等請封陛下,萬裡開疆之功,對內止亂之功。”
“陛下之功,當篆刻史書,祭告天地。”
荀彧等人在山巔拜倒,三請曹操封禪以表帝王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