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軍和貴霜軍,在一大片開闊地上列陣。
雙方都極有信心,打算依靠大規模陣地戰,殲滅對手。
魏軍射襲前的一刻,貴霜主將,從弗樓沙趕來的托比斯,正在做最後的戰鬥動員:
“我想知道,是誰給魏人的膽子,敢來欺我大月氏!侵略我貴霜!”
“此戰,我將率領諸位,迎戰魏軍。”
托比斯環視眾將,臉色興奮的泛紅,喝道:“讓我們一起砍掉魏人的腦袋。”
“砍殺魏軍,全軍勇戰!”
“勇戰!”
就在貴霜軍的呼喝聲中,魏軍陣列變化,弩軍從後陣出現。
托比斯大喝道:“早料到他們會先用軍弩射襲,全軍聽令,進擊!”
貴霜前軍的步兵,在戰號傳遞的命令下,當即舉起盾牌。
他們的隊伍就近分開,形成一個個小型方陣,減少了被覆蓋麵,同時執盾高速前推,準備與魏軍接戰。
貴霜軍早就考慮過如何抵禦魏軍箭兵。
直到大弩士出現,貴霜後陣的將領,仍十分從容。
“四百步外,魏軍就亮出了弓弩?”
“他們是想威懾我軍,搶奪主攻優勢!”
貴霜的幾位將領,在交換意見。
就在這時,麹義下達了全軍射襲的命令。
三萬大弩士,全員射出了足蹬弩箭!
連戰鼓的轟鳴,也掩蓋不住三萬支箭破空的動靜。
從遠處看,三萬支箭像一片烏雲,從天上壓下來,聲音如海潮一樣呼嘯。
現階段,大弩士所用強弩,雖然還不是曹軍最新一批的仙台弩,卻已迭代到了反曲設計,並祭刻墨家工造紋的階段。
其射程,威力都比固有強弩,提高了超過五分之一。
其中還有少部分仙台弩,和帶有導輪的大型複合弓。
射出來的箭,也革新成了秦弩的棱形箭頭,初速度更快,風阻更小,距離更遠,威力更強。
咻咻咻——
弓弦震動。
貴霜將領呆看著魏軍的第一波箭襲,居然橫跨四百步落下來。
更出人意料的是弩箭的射襲目標,不是中軍的步兵,而是先射兩翼的輕騎兵隊列。
這些輕騎兵,在四百步外,就停止了推進,為的便是防備弓弩。
然而當魏軍的箭落下來,整個扇形展開的貴霜輕騎陣,全在他們覆蓋之下。
一瞬間響起的馬嘶聲,慘叫聲……
貴霜輕騎陣中,有的一個人,一匹馬竟同時被七八支箭射中。
一輪箭襲過去,貴霜兩翼的一萬六千名輕騎,中箭者成片栽倒。
從一個微觀的視角看去,當箭落下來,有騎兵身上的輕甲,立時便被穿透。
能射穿輕甲,是秦弩的棱形箭頭,進一步加強了破甲能力!
“射日箭,再放!”
射日,是一個弩兵訓練時的術語,在告訴他們射出的仰角有多大,才能準確打擊目標。
麹義之所以每次都親自下令,就是因為對箭矢的夾角距離,風力對箭矢的影響這些因素,有著與生俱來的辨識天賦。
隻要看上一眼,他就能做出準確判斷。
所以麹義親自統率的弩軍,最為強大。
“放!”
一次次呼喝下令。
對麵的貴霜兵,血濺如雨。
有的騎兵全力擋開一支箭,但第二箭,第三箭,已同時落下來。
慘叫聲,倒地的戰馬,麵門被射中,腹腔被射穿,腿部被長箭和馬腹釘在一起的士兵,越來越多。
有的人,身上的箭杆顫動未停,又被第二波箭覆蓋。
三萬支箭,四五輪的連射,也不過三四十次呼吸的時間。
猝不及防的打擊,讓後方的一眾貴霜將領,迅速被驚悚感吞沒。
“他們的箭怎麼能射這麼遠?!”
托比斯亢奮的戰意,全部消失。
而戰鬥不過是剛開始。
第六輪齊射。
弩兵終於將弩箭,對準了在執盾快速推進的步兵方陣。
此時的步兵方陣,逼至三百餘步外。
“開弓,射步兵陣,三百四十步!”
麹義精準報數:“降低兩足的射襲高度,射!”
嗡——
箭矢遮天!
實際上魏軍大弩士,直到此刻才動用全力。
所有大弩士,都將弩弓開至滿月。
弓臂上,工造紋隨著開弓的幅度增大,全部發出微弱光暈,彼此交織。
射出去的箭,以一個低弧度的拋物線,投入敵陣。
貴霜步兵,前排皆執大型方盾,厚達數寸。
第二排以後的內陣,則執輕型盾。
他們在魏軍大弩士射襲前,就將盾擋在頭頂。
盾牌相連,形成了一個護持全軍的橫斷麵。
以千百張盾組合成一張巨盾,來防禦弩射!
這是專門針對弩箭的軍陣戰法。
喀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