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滿意點點頭道:“你讀過什麼書?”
說到這個,蘇允撓了撓頭,這些年重生以來,他猶然沉溺於虛無之中,近兩年才想明白了,要跟著蘇軾來彌補他精神上的缺陷,哪裡想過讀書什麼的。
當然,他在族裡的私塾裡讀書,但真沒有想過走科舉之路,因此讀起書來也僅僅是學一些道理而已,卻是沒有針對科舉去讀書。
蘇允有些不好意思:“隻讀了四書五經,且也是泛泛讀過,隻懂一些道理而已。”
蘇軾對這個倒是有所心理準備,沒有父母的敦促,能夠一直讀書已經是一個小孩能做的最好的決定了,但說要怎麼努力的,那一般人卻是難以做到的。
蘇軾安慰道:“沒有關係的,以前沒有好好讀,以後好好讀就是。
先嚴二十五歲始知讀書,後來不也是成就了學業,有很大一番成就,著作等身麼?
是了,允兒,你今年幾歲來的?”
蘇允笑道:“侄兒生於治平元年臘月,今年十七歲了。”
蘇邁掐指算了算,詫異道:“不對啊,你若是生於治平元年臘月,到現在也就才十五歲啊。”
蘇軾算了一下,亦是驚訝道:“還真是十五歲,不過允兒的算法也不算錯,臘月出生,一過春節便算兩歲,現在又過了小年,算十七歲沒問題,但實際上不過是剛滿十五歲而已。”
蘇邁看了一下比自己高了一個多頭,就算是坐著猶然看得出十分雄壯的身軀,不由得咽了咽口水,這特麼是十五歲?
蘇軾歎息道:“十五歲,也就是說,你父母親當年離你而去的時候,你才五歲啊,真是……苦了你了。”
蘇允搖了搖頭。
蘇軾也沒有再去測試蘇允的學業如何了,一個小孩五歲便失了祜恃,能夠活著、且知感恩,還不作奸犯科淪於下流,這已經是極大地幸運了,若還要求他學業精湛什麼的,那也太苛求了。
蘇軾安慰蘇允道:“以後好好跟叔父讀書,才十五歲的年紀,一切都來得及。”
蘇允點點頭道:“允隻願讀書明理,卻是不願意科考,還請叔父知悉。”
蘇軾驚訝道:“這是為何,天下讀書人無不以科考為願,以中舉為榮,你為何不願意科考?”
蘇允笑道:“侄兒生性懶散且魯鈍,自知沒有那個才能中舉,因此讀書亦是為了明理而已,真要讓侄兒去科舉,那真是為難侄兒了。
而且,侄兒也並不想當官,一旦當官,時間便全然不是自己的了,想要遊山玩水,到處去看看都不可得,反而失去了自由,我不願矣。”
若是以前的蘇軾聽到蘇允這番言論,定要勸誡甚至訓斥一番。
但經曆了烏台詩案的蘇軾,此時正是最為情緒低落沮喪,對於仕途亦是有畏難情緒之時。
聞聽此言,反而覺得蘇允的想法十分通透,頓時讚道:“若是當年我有你這般想法,不走仕途,那我今日也不會是這般,唉。
好好,你不願意科考便不科考,但讀書可以明理,卻是不可不讀,一輩子總不能如雞豚一般渾渾噩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