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正在看一份奏章。
奏章是元修業送來的,他彈劾薛仁貴假借天子之名,鼓動士卒,將薛仁貴在軍營說的話,一五一十都記錄下來。
薛仁貴去鬆州調兵,是絕密消息,李治曾打過招呼,此事不必走正常流程,任何消息,讓兵部直接送到李義府手中。
所以這份奏章是李義府送過來的。
李治看完後一言不發,抬頭看向李義府。
“李卿,你覺得元修業彈劾薛仁貴之事,該怎樣看?”
李義府道:“陛下,有兩件事臣覺得奇怪。”
“哦,哪兩件事?”
李義府緩緩道:“第一,蜀地凶險,從鬆州快馬加急到長安,至少要七天,由此推斷,薛仁貴離長安到蜀地,也隻用了八九天,定是急行趕路。”
李治點點頭,歎道:“不錯,朕並未催他急行,他卻依然如此迅速,可見報國之心。”
李義府聽了此話,更加確定李治態度,這才接著說。
“第二,倘若元修業配合薛將軍,將兵馬調給薛將軍,薛將軍又何必說這些話,激勵鬆州將士呢?”
李治道:“說的好,那依卿之言,此事該如何處理?”
李義府笑道:“臣以為可以先不處理,再等等薛將軍的奏章,兩份奏章一對比,再作區處。”
李治道:“就依你之言,你退下吧。”
李義府告退離開。
李治又埋頭處理了一個時辰公文,便把公務處理完畢。
若在平日,他絕無法將朝政處理的如此之快,然而自將劉仁軌、上官儀、李義府等人遷調上來後,兩省效率提高很多。
比如以前有很多李治不滿意的誥書,打回去讓他們修改。
如今這些奏章,在門下省就被劉仁軌打回,根本不必拿給他看。
而且,中書省的製誥也簡潔很多,開頭少了頌揚自己的廢話,閱覽起來輕鬆多了。
他活動了一下身體,離開大殿,朝後宮緩步而行,慢慢放開思緒。
四天前,將作監和工部聯名上奏一份破開三門峽的奏書。
不必他提醒,計劃書中便提到鑽孔爆破的法子,足見朝堂之中,能人甚多。
據閻立本上奏,鑽孔之法,是太史令李淳風提議,他還親自繪冊鑽孔圖,經測試後,效果極佳。
李淳風是大唐天文學家,精通算學、陰陽學,著有書籍“乙巳占”,能推演氣候,算是一個全才。
朝堂之上有這許多能人,李治也就不用特彆操心,隻需將他們放在合適的位置就行。
不知不覺間,立政殿出現在前方。
李治剛來到殿門外,早有內侍大聲通傳。
武媚娘快步迎到門口,朝李治行過一禮,笑道:“陛下今日怎麼這麼早就過來了?”
李治笑道:“最近兩省的誥書簡潔不少,讓朕也輕鬆不少。皇後在忙什麼?”
武媚娘將他迎了進去,拿起桌案上的一本書,遞給李治。
“妾身在忙這個。”
李治拿過一看,原來是關於“親蠶禮”的書。
每到春天,唐朝皇帝要率領群臣,主持“先農禮”,祭拜天地,同時也是告訴天下臣民,不忘農耕之本。
皇後則率領眾嬪妃,祭拜蠶神嫘祖、采桑喂蠶,以鼓勵國人勤於紡織。
她剛當上皇後,對此禮儀並不熟悉,故看書學習。
李治看了一會,甚是無趣,便將書放下,與武媚娘閒談。
武媚娘命人取來洛陽進貢的嘉慶李,一邊幫他撥皮,一邊笑道:“陛下可覺今日後宮有所不同?”
李治奇道:“哪裡不同了?”
武媚娘笑道:“可覺得清靜不少?”
李治想了想,道:“想必是皇子們都去崇文館讀書,所以清靜了。”
武媚娘道:“妾身說的不是這個,今日鄭貴妃回家省親,陛下可是忘了?”
李治一拍額頭,笑道:“你不說,朕還真給忘了。”
前幾日,武媚娘就向李治請示過此事,李治一口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