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羲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思兔閱讀sto.ist),接著再看更方便。
======題外話======
1.關於禦稻米,是確實有這麼一個東西的。
康熙禦稻米是一種優質的水稻品種,因其產在宮內,且是康熙皇帝親自發現和培育出來的,所以被稱為“禦稻種”或“禦稻米”。
康熙皇帝在豐澤園(今故宮博物院西側)裡種植了數畝稻田,每年春天種植河北玉田縣的穀種。
康熙二十年(1681年)六月下旬,康熙帝在田間行走時,發現了一顆特彆高大的穀穗,不僅長得高,而且穀粒已經成熟。於是他把這顆特殊穀穗的種子藏起來,第二年再種植,以檢驗這株特殊的水稻是否仍能早熟。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六月,這顆穀穗又結滿了穀粒,且比其他穀穗早熟3個月。康熙大喜,立刻下令推廣種植這種稻穀。
禦稻米顆粒圓潤,晶瑩明亮,蒸成米飯香甜細嫩、鬆軟可口,尤宜煮粥,湯汁澄滑、香氣四溢,且米粒不散碎。
米色微紅,氣香味腴,營養豐富。
生長周期短,能在較短時間內成熟,適合在長城以北等寒冷地區種植。
康熙皇帝在北京成功培育禦稻米後,先是在京西玉泉山、暢春園等地培育禦稻米,均獲得了成功。然後向長城以北的地區推廣禦稻米種植技術。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開始在避暑山莊進行禦稻米種植試驗,結果獲得了大豐收。禦稻米在避暑山莊培育成功後,每年避暑時節,不僅能供宮廷人員食用,而且還有盈餘。
康熙還希望把禦稻米向炎熱的南方地區推廣,並且希望能夠在南方培育出一年兩熟的雙季稻。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康熙賜給時任蘇州織造的官員李煦一石禦稻米種子,讓他在蘇州試種。曆經8年,禦稻良種推廣到江西、安徽、江蘇等省,兩季畝產也穩定在了6石上下,有力促進了南方雙季稻種植模式的發展,緩解了當地糧食壓力。
2.關於奏折的發回
上一章中關於皇帝批閱完成的奏折的發回方式,是我胡鄒的,真實的批閱完成的奏折的發回方式,如下:
康熙時期,發還批閱好的奏折主要通過內閣以及後續相關的六科等部門。具體流程為:
皇帝批閱奏折後,發回內閣。內閣再根據情況,交六科發抄。六科將奏折分發至有關衙門執行。
如果奏折是發往外省的,則由各省駐京提塘官赴有關衙門領出,再通過驛站發出。
當然,以上的內容我否是百度的。
愛你們呦!(
?
3?)?
======題外話完======
很快,胤禟便到了乾清宮。進到乾清宮,胤禟先是打了個千,給康熙請安道:“兒臣給皇阿瑪請安,皇阿瑪萬安。”
康熙點了點頭,道:“起來吧。”
胤禟起身後,便問康熙道:“皇阿瑪召兒臣是有什麼事情要吩咐兒臣做嘛?”
康熙點了點頭,道:“是有點事,你去戶部領兩石禦稻米的稻種,明日便啟程去濟南,交給你四哥。剩下的你四哥知道該如何做。”
胤禟聽了雖然不知道為什麼自家皇阿瑪突然要自己去濟南給四哥送禦稻米的稻種。但能出京走走,雖然是出京辦差,他也是很開心的。
更何況,去的地方還有自家四哥和八哥。那他就更加歡喜了。
於是,胤禟很爽快的便應下了,道:“兒臣遵旨。不過,皇阿瑪,兒臣能不能隨四哥和八哥一道回京。”其他的什麼都沒多問。
康熙想了想,覺得反正最近京城沒有什麼大事,也沒有需要胤禟做的,他想在濟南待著,跟胤禛和胤禩一起回來,便一起回來吧。便道:“行,你去了便跟著你四哥和八哥好好學學,好好辦差,到時候一起回來。”
胤禟得了康熙的允許以後,便告退,從乾清宮退了出來。
從乾清宮出來的胤禟,先是去了戶部。戶部尚書已經接到了康熙的旨意,見胤禟過來,便也不多說,直接帶著胤禟去了放禦稻米稻種的倉庫。
讓人給胤禟稱了兩石的禦稻米稻種以後,看著胤禟的人帶著兩石的禦稻米稻種浩浩蕩蕩的走了以後,自己恭恭敬敬的送胤禟出了戶部。
自從之前那次胤禟在朝堂上大罵戶部尚書監守自盜以後,這戶部尚書算是怕了胤禟了。每回見了胤禟都恭恭敬敬的。
尤其是,胤禟就在戶部掛職。雖胤禟因著喜歡做生意,一門心思都在自己的鋪子裡,每日就去戶部點個卯。但,戶部尚書還是每日會在戶部見到胤禟的。
戶部尚書心裡對胤禟的害怕,胤禟是一點都不知道的。
從戶部領了禦稻米稻種的胤禟,也沒耽誤。派人回府收拾東西,自己則是一點都沒耽誤的,帶著大部隊直接出發了。並沒有按康熙說的第二天才走。
濟南府,比胤禟先到的是康熙批複過的折子和烏雲娜讓暗衛帶回去的匣子。當然了,康熙批複過的折子比烏雲娜的匣子先到。
康熙派人送回的折子到的時候,胤禛和胤禩正在商量著接下來怎麼做。
蘇培盛便走進了山東巡撫在府衙內特意給二人收拾出來的一間書房裡,道:“爺,京裡來人了。”
胤禛聞言便道:“讓人進來吧。”
“嗻。”蘇培盛應下以後便去了外麵將人請進了書房裡。
那人進來先是給兩人請了安道:“奴才給兩位爺請安。”
胤禛點點頭,道:“起來吧。”
那人站起身後也不多話,直接從懷中將康熙批好的折子取出來遞給一旁侍立著的蘇培盛。
蘇培盛接過以後,便呈給了胤禛。
胤禛打開看完看著上麵的批複,臉色逐漸舒朗開來,待看完以後,便遞給了一旁坐著的胤禩。胤禩看完以後也是鬆了一口氣。
來人將折子交出以後,便道:“兩位爺若是無事,奴才就回京複旨了。”